潮客金陵游,邂逅谈暴虎。
南山有白额,白日食人脑。
嗟予几不免,藏身入藩府。
非爱曳长裾,惴惴戒馀暴。
地虎尚可撄,飞虎谁能捕。
寄语虐政人,归来学周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潮客金陵游”,潮客:浪荡无行踪的旅客,泛指浪迹江湖的不正当的文人;金陵:今南京,古称金陵,这里代指诗人所居之地;游:漂泊。意思是浪荡的旅人漂泊在金陵城。

“邂逅谈暴虎,南山有白额”,邂逅:意外相遇。暴虎:以猛兽比喻强暴之徒,或用来形容气势凶猛的人。南山:这里指隐居之处。白额:白色的老虎额头,借以指代那些威猛的武士。意思是偶然间遇到凶恶的武士。

“嗟予几不免,藏身入藩府”,嗟:感叹语气词;藩府:官署。意思是叹息自己几次险些不得善终,只好躲进官府避祸。

“非爱曳长裾,惴惴戒馀暴”,曳:拖着,拖;裾:衣襟,这里指衣袖;余:通“迂”,拘泥、迂腐;惴惴:忧虑不安的样子。意思是说我并不喜欢拖长衣袖,但总是担心别人会因我的迂腐而对我施加暴政。

“地虎尚可撄,飞虎谁能捕?”地虎:地面上的虎,即山中之虎,这里喻指当地的豪强;撄:同“膺”,承受。意思是地面的老虎还可以去抵挡,但空中的猛虎却是很难捕捉的。

“寄语虐政人,归来学周处”,虐政:残暴的统治者;周处:西晋初年著名的清官、义士,曾先后斩杀为害一方的巨盗陆抗和孙恩等人,后因与另一强盗王戎交恶,遭诬陷被处死,时年三十七岁。诗中用周处的典故来警示统治者不要滥杀无辜,要知错必改。

【答案】

潮客金陵游,邂逅谈暴虎。(遇暴客)

南山有白额,白日食人脑。(险境)

嗟予几不免,藏身入藩府。(避难)

非爱曳长裾,惴惴戒馀暴。(避世)

地虎尚可撄,飞虎谁能捕。(自保)

归来学周处。(劝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