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梯山险,石磴过百盘。
如架凌云梯,平地入天门。
山高岂无灵,感应讵不神。
七十轻千里,一念衡山勤。
水深石啮趾,历途百邅迍。
胡为纳大麓,云雨骤漫漫。
仆夫欲号泣,羸马拥不前。
迥驾亦不易,胜事徒空言。
我匪昌黎子,尔愧衡山云。
吾将愬厚地,巫成扣天阍。
嗟予不度此,命也亦已焉。
不见临河叹,遗响垂千年。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四百九十九字。
诗句和译文:
- 我听说梯山险,石磴过百盘。 (我听说梯山路险峻,石阶盘旋曲折。)
- 如架凌云梯,平地入天门。 (如同架设了一座直通云天的梯子,平地也能直达天门。)
- 山高岂无灵,感应讵不神。 (难道高山没有灵气?它的感应难道不是神奇吗?)
- 七十轻千里,一念衡山勤。 (七十里路,轻于千里;一念之间,就能完成这趟旅程。)
- 水深石啮趾,历途百邅迍。 (水深之处,石头咬住了脚趾;旅途中历经艰难险阻。)
- 胡为纳大麓,云雨骤漫漫。 (为什么要接纳那宽广的山麓?突然间暴雨倾盆而下。)
- 仆夫欲号泣,羸马拥不前。 (仆人想要哭泣,疲惫的马却无法前行。)
- 迥驾亦不易,胜事徒空言。 (驾车也很艰难,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只是空洞的言语而已。)
- 我匪昌黎子,尔愧衡山云。 (我不是一个像韩愈一样的人,你愧对那如衡山般崇高的人格。)
- 吾将愬厚地,巫成扣天阍。(我要向大地申诉,寻求神灵的帮助,希望它能敲响那通往天上的门扇。)
- 嗟予不度此,命也亦已焉。 (感叹自己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奥秘,命运也是如此无常。)
- 不见临河叹,遗响垂千年。 (没有见到有人面对河流叹息的情景,他的感慨之声至今还在流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攀登高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他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以“至梯上山麓将登矣”开篇,表达了他即将登上山峰的决心和勇气。然而,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他的登山计划受阻,他不得不放弃原计划。
诗人描述了山路的险恶和陡峭,以及他在攀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艰辛。他比喻山路就像凌云的梯子,而山顶则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尽管山路艰险,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攀登,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人并未就此止步。他继续描述自己在攀登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如水深石险、路途艰辛等。这些困难和挫折让他感到沮丧和无助,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高山并非无情无义,而是有着自己的感应和神性。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他还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自己并不是一位像韩愈那样的人,而只是一位平凡的凡人。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来超越现实的限制。
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写和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