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宇倾颓尽陆沈,此身羞与共乾坤。
春秋大义千年在,夷夏纲常一死存。
华表有山能引鹤,人间无庙可栖魂。
品题愧乏宣尼笔,独立西风一欠伸。
【注释】
海宇:天下。陆沈:陆地沉没。乾坤:天地,指国家。春秋大义:《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春秋》中记载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着许多道德准则和正义观念,称为“春秋大义”。夷夏:泛指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纲常:指封建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政治纲绳。品题:品藻、评论。宣尼:孔子的字为仲尼,故称孔子为孔圣人,孔子为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以这里指孔子。欠伸:打哈欠的意思,这里形容人因寒冷而打哈欠。
【译文】
大地倾颓尽陆沉,此身怎敢与天地共存?
春秋大义千年在,夷夏纲常一死存。
华表有山可引鹤,人间无庙可栖魂。
愧乏宣尼笔,独立西风一欠伸。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时诗。诗人以吊古伤今的心情,抒发自己对当时国势衰落和道德沦丧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海宇倾颓尽陆沉”,意为大地已经倾斜下沉,国家已经灭亡,用“倾颓”、“陆沉”两词,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破败的惨状,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此身羞与共乾坤”,意为我不愿意和乾坤同在,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次句“春秋大义千年在”,意为春秋大义千年不变,用“春秋大义”一词,既指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又指当时的社会风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道德仁义始终是人类社会应该遵守的准则。
第三句“夷夏纲常一死存”,意为夷狄和华夏的纲常道德都在死亡中得以保存,用“夷夏纲常”一词,既指历史上的夷狄和华夏之间的礼仪规范,又指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道德沦丧的痛心疾首之感。
接下来几句,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华表有山能引鹤”,意为华表山上有一座山能引鹤飞来,用“华表”一词指代古代的一种建筑,用以表示吉祥之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人间无庙可栖魂”,意为人间没有可以供神灵栖息的殿堂,用“庙”一词指代供奉神灵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
最后两句“品题愧乏宣尼笔,独立西风一欠伸”,意为我惭愧自己没有足够的才能来评论这些事情,独自站在秋风中打一个呵欠。用“品题”一词指代评论或品评,表达诗人对自己能力的不足感到羞愧;用“欠伸”一词表示身体疲惫或者精神不振,表达诗人因为思乡之苦而感到疲倦。
这首诗通过吊古伤今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道德沦丧的痛心疾首之感。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