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百里入昌州,水竹村村山更幽。
走马亭中看明月,不知今夜是中秋。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杜甫因谏官房琯得罪权相李林甫而遭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首诗即作于此年秋初,时在华州(今陕西华县)。首二句点出“走马”二字,表明其时杜甫正由蜀地经巴岭、剑门关、秦岭,进入四川境内;次二句则写出了诗人对这千里迢迢的旅途所感到的新奇和喜悦。“铜梁”,指四川省铜梁县。这里以“百里”来形容路程之长。“昌州”,指四川彭山县。“水竹村村山更幽”,描绘了沿途自然景色之秀美。“铜梁”属嘉陵江流域,“昌州”属长江三峡地带,两相对照,便显出川东山区的秀丽多姿,给人以无限遐想。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言诗人在途中亭中观月,不觉间已到中秋时节。“明月”是本诗的主题。诗人在旅途中观赏明月,不禁产生许多联想。他想到月亮圆又圆,就像人的团圆梦一样。他想到自己离家远行,与亲人不能团聚,因而觉得十分惆怅。但他也看到月亮虽圆但缺了一角,就象人有悲欢离合之感,因而想到人间的离别之情也是难免的。最后两句,诗人把这种感受归之于一种普遍的自然规律。他既感叹人生无常、人事如梦,又感慨宇宙广大、人类渺小。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却能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