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辞公府荐,赢得隐居名。
水石夸王令,江湖继陆生。
无方堪却老,有子解推荣。
小茗山前路,行人亦怆情。
【注释】
(1)王瑞:字令卿,洛阳人。唐玄宗开元末任秘书监、中书舍人。(2)公府:即公府之荐。唐制,地方长官可举荐人才。
(3)隐居:指辞官退隐。
(4)水石:指山水。夸:称颂。王令: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曾官太乐丞。
(5)陆生:陆机,字士龙,西晋文学家,曾任尚书郎。
(6)无方堪却老:意谓没有办法可以阻止衰老,只能接受。
(7)(有子解推荣):意谓你的儿子能够推举为荣耀的人选。
(8)小茗山前路:指从山前小路走的小茗驿。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绩在开元末年应公府所荐而未仕,后归隐山林时写给朋友的赠诗。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辞公府而归隐的原因和经过。诗人自谦“屡辞公府荐”,意谓自己多次辞谢了公府的推荐,所以“赢得隐居名”。这是说自己之所以隐居,是由于屡次被推举为“公”的缘故。诗人以王绩与王令相比,表明自己虽不显达,但并非无能之辈,而是才高学博。这一句还暗含着对那些推举他入朝做官的人的不满情绪。
“水石夸王令,江湖继陆生”,二句承上句而来,写自己与王绩同为山水所推崇。王绩曾官太乐丞,与诗人齐名,故云“王令”。王绩著有《醉乡记》,诗人与之齐名,故云“江湖继陆生”。“水石”指山水,“夸”是称赞的意思。这二句写自己与王绩都是以山水闻名于世的高人雅士。
第三联“无方堪却老,有子解推荣”,抒发了自己对年华老去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儿子能推举自己为荣耀之事的愿望。诗人以“无方”对“有子”,“堪却”对“解推”,一正一反,相映成趣。
写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诗人从小茗驿出发,一路行走,来到山前的小路,看到行人纷纷过客,不由得感慨系之:“小茗山前路,行人亦怆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诗人归隐山林以后,虽然过着清贫寂寞的生活,但他能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这种生活也使他感到欣慰和高兴。因此,当看到行人纷纷过客时,他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怆情”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