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寓得林坰,浑疑宿幔亭。
禽声翻角徵,山色中丹青。
雨竹驱尘净,风花又梦馨。
主人能解事,终夕候文星。

这首诗是诗人追和江东之学士在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之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

“留寓得林坰”:诗人被邀请到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留下了自己的住所。”林坰”指的是园林的幽静之处,这里指徐家园亭的环境优美宜人。

第二句

“浑疑宿幔亭”:诗人进入园亭后,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装饰华丽的帐篷或宾馆中。”宿幔亭”通常是指一种豪华的住宿场所,可能是诗人对徐家园亭的豪华程度的一种夸张表达。

第三句

“禽声翻角徵”:园中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有鸟儿的声音在翻卷着音乐的节奏(角徵)。这里的“禽声”可能是指园内鸟语花香的声音,“翻”表示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音乐旋律。

第四句

“山色中丹青”:园中的山色如同绘画一样生动美丽。在这里,“山色”指的是园内的自然景观,而“丹青”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使用的颜色。诗人将园内的山色与画家使用的颜料相提并论,形容其色彩鲜艳、美丽动人。

第五句

“雨竹驱尘净”:雨水打湿了竹子,使得园内的空气变得清新,没有了尘埃。“驱尘”是指清除了园内的尘埃,使空气变得干净;而“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高洁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因此用“驱尘净化”来象征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第六句

“风花又梦馨”:园内飘散的花香让人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这里的“风花”指的是园内随风飘散的花朵,“梦馨”则形容花香使人感到如梦如幻,充满了美好与梦幻的感觉。

第七句

“主人能解事”:主人(徐氏)能够理解并欣赏诗人的才华与作品。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徐氏,她是诗人的邀请者。她能够欣赏并理解诗人的创作,这是对她智慧和品味的一种赞美。

第八句

“终夕候文星”:诗人整晚都在等待徐氏的到来,希望能与她共度良辰美景。“文星”指的是天上的星星,这里用来比喻徐氏的智慧与才华。整晚都在期盼与她相聚的时光,显示了诗人对与她的交流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徐氏园亭的自然美景以及园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徐氏的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对徐氏才智的认可与赞赏。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园亭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