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寝叨陪夜奉祠,八方称庆拥朝仪。
珠帘宿雾飘香篆,玉陛晨光动戟支。
北伐已闲沙塞檄,东封何羡泰山碑。
晴天好月归途便,倾倒奚囊慰所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内容为:至日谒陵毕怀侍班诸君子
四寝叨陪夜奉祠,八方称庆拥朝仪。
珠帘宿雾飘香篆,玉陛晨光动戟支。
北伐已闲沙塞檄,东封何羡泰山碑。
晴天好月归途便,倾倒奚囊慰所思。
译文:
到这一天我参加完祭奠后心中满怀敬意,与各位陪伴在皇帝左右侍候着。四面八方都庆祝着这盛况,我被簇拥在朝堂上。
夜里我在珠帘下听着宿雾中传来的香气,早晨我在白玉台阶前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北伐战争结束,我们不再忙于沙场上的事情,东封祭祀又有何遗憾?泰山石碑上的铭文让我心旷神怡。
晴朗的天气和明亮的月亮让我可以顺利返回家乡,我忍不住把口袋里的钱全部倒出来来安慰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在参加完某次祭奠活动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这次祭奠活动的感慨,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首句“至日谒陵毕”描述了作者参加完祭奠后的心情。这里的“至日”指的是特定的一天,即作者参加祭奠的日子。接下来的“怀侍班诸君子”则是对陪同他参加祭奠的官员们的感谢之情。
第二联“四寝叨陪夜奉祠,八方称庆拥朝仪”则具体描绘了祭奠的盛况。这里提到了“四寝”,可能是指四个宫殿或庙宇,而“夜奉祠”则表明这是一次夜间的祭奠活动。同时,“八方称庆”表达了全国上下都庆祝这一盛事的场景,而“拥朝仪”则描绘了人们身着朝服、齐聚一堂的场面。
第三联“珠帘宿雾飘香篆,玉陛晨光动戟支”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祭奠现场的独特氛围。这里的“珠帘”和“香篆”都是古代祭奠活动中常见的元素,而“玉陛”则指皇帝所在的台阶,“晨光动戟支”则形容了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祭奠现场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时刻的深刻感受。
第四联“北伐已闲沙塞檄,东封何羡泰山碑”则转向了对国家大业的关注。这里的“北伐”和“东封”分别代表了国家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成就。而“沙塞檄”和“泰山碑”则分别暗示了这些军事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最后一句“晴天好月归途便,倾倒奚囊慰所思”则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这里的“晴天好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平静的生活,而“奚囊”则是一个装满财物的小袋子,常用来比喻财富或资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祭奠现场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国家大业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