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中天起,波涛四面降。
崔嵬千尺影,终古镇长江。
金山七咏
金山
楼阁中天起,波涛四面降。
崔嵬千尺影,终古镇长江。
注释:金山,即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西北麓。这座寺庙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初名建初禅院,梁武帝大通二年(529)改称江心寺。唐时又称为报德寺、法安寺、宝轮庵,宋元丰三年(1080)更名金山寺。金山寺因《西阳杂俎》记载有吴王阖闾葬金宝于此,故又名“金山西峰”。寺内有著名的古建筑群,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多宝佛塔等。此外,还有钟楼、鼓楼、戒台、慈寿塔、慧日塔、法海堂、藏经楼、方丈室、客寮等建筑。其中,毗卢阁为国内仅存的一座宋代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译文:
在高高的楼阁上,从天上俯瞰,波涛从四面涌来。
那高大的身影,仿佛是千尺之高,矗立着,永远地守护着这古镇长江。
赏析:
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脚下的波涛汹涌的江水,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油然而生。而第二句则以“崔嵬”二字来形容金山寺的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这种写法既突出了金山寺的宏伟壮观,又为接下来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寺的高大身影。它如同千尺之高,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地守护着这古镇长江。这里的“终古镇长江”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金山寺深深的敬仰之情,也寓意着金山寺如同古镇长江一样,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展现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通过生动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