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道先生百世师,富春山麓起崇祠。
残碑尚刻希文记,终有廉贪立懦时。
诗句释义
1 争道先生百世师: 此句表明在富春山麓建立了一座供奉争道先生的祠庙,称他为“百世师”意味着尊敬和纪念其为官清廉、正直无私。
- 富春山麓起崇祠: 描述祠堂的建立位置在富春山(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的山脚下,强调了对这位先贤的尊重和纪念。
- 残碑尚刻希文记: 提到祠堂中保存着的一块残破的碑文,这块碑文上刻有希文,这可能意味着这块碑文是对争道先生生平或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 终有廉贪立懦时: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当官员都能廉洁自守、公正无私,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译文
争道先生百世师,富春山麓起崇祠。
残碑尚刻希文记,终有廉贪立懦时。
注释
- 争道先生: 指某位因廉洁正直而受到尊崇的官员或先贤。
- 百世师: 表示对其极高的尊敬和纪念。
- 富春山: 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是象征性的地方,代表纪念和尊重的地点。
- 崇祠: 指为纪念或崇敬而建立的祠堂,通常用于纪念历史人物或重要事件。
- 希文: 这里指的可能是碑文中的文字,希文可能是一种特定的字体或风格。
- 廉贪: 指的是清廉与不贪污,反映了对社会公职人员的道德要求。
- 懦时: 可能指的是一个理想的时代,一个官员都能保持清廉、公正的时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争道先生的祠庙以及碑文上的内容,表达了对其崇高品德和清廉从政的认可和纪念。同时,诗人通过提及“终有廉贪立懦时”,寓意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景,即在全社会中都能够实现官员的清廉与公正。这种理想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即希望建立一个道德高尚、政治清明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