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室堪嗟走狗烹,反形千古未分明。
史官独为将军惜,不念当时老郦生。
淮阴侯庙
钟室堪嗟走狗烹,反形千古未分明。
史官独为将军惜,不念当时老郦生。
注释
钟室(jūnǐ):古代帝王或诸侯的正室,亦称“内宫”。
走狗烹:比喻被弃用而遭杀戮。
郦生:即郦食其(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97年),秦末刘邦谋士,劝刘邦以鸿沟为界与楚绝盟,建议定都关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在洛阳建新都,后封陈平为户牖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题中的“淮阴侯”指汉初名将韩信,字子房。《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屡败于项羽,后归刘邦,封齐王。吕后欲害之,因萧何力保,乃留任为相国,设计擒杀项羽。韩信自知必死,于是对吕后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欺。”遂被吕后诱骗,灌醉而死。后人因此有感慨,故有“淮阴侯庙”之设。
首句“钟室堪嗟走狗烹”,意为钟室之中,可叹的是那些被烹杀的狗。这里的“钟室”指的是韩信的住所,“走狗烹”则是指韩信被刘邦烹杀的故事。韩信曾经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但是后来因为吕后、萧何等人的排挤和陷害,最终被刘邦所杀害。这一事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韩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普通的布衣百姓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领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的命运却如此悲惨,最终落得了一个被烹杀的结局。这种反差让人感叹不已。
次句“反形千古未分明”,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韩信的形象。“反形”指的是韩信的反叛行为,他曾一度背叛刘邦,投靠了项羽。然而,当他再次回到刘邦身边时,却依然能够获得重用,甚至被封为齐王。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让人们难以捉摸他的真面目,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他是忠臣,也有人认为这是奸臣。无论如何,韩信的一生都是充满了争议和猜测。
第三句“史官独为将军惜”,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韩信。“史官”指的是记录历史的人,他们负责记载国家的兴衰成败。在这里,史官们似乎只有对韩信的将军生涯表示惋惜,而对于他的反叛行为却没有太多的关注。这种偏颇的态度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过于盲目,以至于忽视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不念当时老郦生”,则是从个人品质的角度来评价韩信。“老郦”指的是郦食其,他在秦朝末年曾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他建立了汉朝。而韩信则是一个背叛者,他的人品和道德品质受到了质疑。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指责韩信,而是认为他也应该受到历史的审判。这里的“不念”可以理解为“不应该忘记”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应该反思过去的错误”。诗人认为,无论是韩信还是其他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这首诗通过对淮阴侯韩信一生的描绘和评价,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领袖的伟大成就和悲剧命运。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迷失自己,更不要为了权势而放弃道德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