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风暖庙门开,百亩庭中半是苔。
怅望千秋一洒泪,安危须仗出群材。

【注释】:

集古八绝:指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前四首诗。汊口,地名。松花江流经此地,故名。

庙门:指杜甫的草堂。杜甫在成都有一座草堂,是他在唐玄宗末年避乱到四川后所建的临时住所。

半是苔:一半长满苔藓。

千秋:代指杜甫。杜甫曾写诗怀念他死去的朋友李白,所以这里用“千秋”代指李白。

洒泪:流泪。

安危:国家存亡。

仗:依靠。

出群材: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杜甫而写的。杜甫一生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他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过着贫苦的生活。公元768年(天宝七年),杜甫由梓州携家入蜀,卜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直到812年(乾元二年)因兵乱被迫离开成都,在次年的暮春返回草堂,至成都陷落的第二年春天离开成都,最后漂泊到湘、鄂一带,在岳阳病逝。这期间,他的创作达到了高潮,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成为“诗史”。

杜甫一生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过着贫苦的生活。公元768年(天宝七载),杜甫由梓州携家入蜀,卜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直到812年(乾元二年)因兵乱被迫离开成都,在次年的暮春返回草堂,至成都陷落的第二年春天离开成都,最后漂泊到湘、鄂一带,在岳阳病逝。这期间,他的创作达到了高潮,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

本诗是作者缅怀杜甫而作,诗题“集古八绝”是指杜甫的《秋兴八首》的前四首,其中第四首“万里桥边多离别,重阳不对看花人。”与题目相符。诗的上片描写草堂周围的景致,下片抒发对杜甫和李白这两位伟大诗人逝世的悲痛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对两位伟大诗人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