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识此君,落笔琅玕长。
居然步湘皋,翠袖忽两两。
相将舞回鸾,势欲凌波往。
平泉与危石,转折助清响。
坐令俗耳净,远觉烦襟爽。
亭亭吉甫孙,霜台绝尘鞅。
晏岁凛相盟,虚心惬终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尹性之御史所藏周文靖竹》。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提供赏析。

  1. 首句:周郎识此君,落笔琅玕长。
  • “周郎”代指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周伯仁,“君”在这里指的是竹子。周伯仁擅长书法,他的字如同珠玉一般。这里的“落笔琅玕长”意味着竹子书写时,每一笔都仿佛是玉石般细腻,展现出优美的线条。
  1. 次句:居然步湘皋,翠袖忽两两。
  • 这里描绘了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仿佛是在模仿湘皋(湘江边)的风景,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翠袖”则形容竹子的颜色翠绿,生机勃发。
  1. 第三句:相将舞回鸾,势欲凌波往。
  • “相将”暗示了人和物之间互动的关系,“舞回鸾”则形容竹子随着风的节奏舞动,形态优美。这里的“凌波”比喻竹子的舞姿轻盈,仿佛在水面上舞蹈。
  1. 第四句:平泉与危石,转折助清响。
  • 这句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平泉和危石为竹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竹子的音色更加清脆悦耳。”转折”可能是指竹子的生长形态或者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而”助清响”则强调了这些变化对竹子声音的影响。
  1. 第五句:坐令俗耳净,远觉烦襟爽。
  • “坐令”意味着使、让之意,”俗耳”指的是普通人的耳朵,”清净”则表示耳目变得清晰。这里的“远觉烦襟爽”表达了通过观赏竹子,能够让人的心情变得舒畅,烦恼也随之消散。
  1. 第六句:亭亭吉甫孙,霜台绝尘鞅。
  • 这里用“亭亭”来形容竹子挺拔的样子,“吉甫孙”可能是指竹子的品种或是某种象征。”霜台”可能指高洁的地方,而“绝尘鞅”则形容竹子的高洁品质,不受世俗纷扰影响。
  1. 第七句:晏岁凛相盟,虚心惬终赏。
  • “晏岁”意为宁静的岁月,”凛相盟”可能是指竹子与岁月之间的一种默契或约定。”虚心”表明竹子的谦逊,”惬终赏”则表示这种谦逊最终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述,展现了竹子的优美形态和高雅气质。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写手法,如“落笔琅玕长”、“居然步湘皋”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