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诸行乐后,黛色属禅宫。
不藉空王力,何知伯者功。
高城隔海气,古木杂山风。
未到人先说,金鳌万井中。

【注释】

于山平远台:在山东平度县的东岸,是登莱海道上的重要航标。

无诸行乐后:指唐代名将王无诸(字伯猷)。

黛色属禅宫:黛色,深黑色。黛色属禅宫,指黛色的天空映衬着禅宫。即天空如墨,映衬着禅宫。

空王力:佛教称佛为“空王”,这里指佛的威神。

伯者功:伯者,古时对有功德者的尊称。这里指大禹治水有功。

高城隔海气:指登上平远台后所见之景。

金鳌万井中:传说东海中有一只金鳌。

【赏析】

这首咏物诗描写登上平远台所见景色,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寄托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全诗以咏叹的语气,描绘平远台上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诗的首句写登上平远台所见的景色:“无诸行乐后,黛色属禅宫。”这是写登上高台所见的自然景色,其中“行乐”二字表明登上台来是为了游玩,而“黛色”二字则是形容天的颜色。因为登上高台之后,只见一片深黑的云层,故说是“黛色”。“属禅宫”三字,既写出了天空的颜色,又暗示了平远台所处的位置。这两句是说,登上高台之后,只见一片深黑的云层笼罩着平远台,它如同一座巨大的禅宫一样。这里的“禅宫”是指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建筑群。

次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描绘出平远台上的景象,“不藉空王力”,意思是说,登上平远台后所见的景象是自然而然的,并非依靠佛祖的力量才能看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登上高台之后,所见的景色完全是自然的,无须借助佛祖之力。这里的“不藉”二字,既是说登上高台后所见的景色是自然形成的,也是强调诗人登上高台之后,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而非人为的安排和创造。这里的“空王”一词,既与首句中的“行乐”二字相呼应,又是诗人自喻的一种说法。

第三句“何知伯者功”意思是说,登上平远台之后所看到的景色如此美丽,难道不是像大禹治水那样的伟大功绩吗?这里的“何知”二字表示疑问,意思是说,登上高台之后所看到的景色如此美丽,难道不是像大禹治水那样的伟大功绩吗?这里的“伯者”一词既是指大禹这样的伟人,也是诗人自喻的一种说法。

最后两句“高城隔海气,古木杂山风”意思是说,登上高台之后,只见一片深黑的云层笼罩着平远台,它如同一座巨大的禅宫一样。这里的“高城”二字既指出了平远台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平远台的高度。

末句“未到人先说,金鳌万井中”意思是说,登上高台之后,只见一片深黑的云层笼罩着平远台,它如同一座巨大的禅宫一样。这里的“金鳌”二字既与首句中的“黛色”相呼应,又是诗人自喻的一种说法。这里的“万井”二字指的是海上众多的村庄或小岛。这里的“金鳌”一词既与首句中的“空王”相呼应,又是诗人自喻的一种说法。

这首诗以咏叹的语气描绘平远台上的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