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得美芹,谓俦千金璆。
献君君弗顾,讵知非君羞。
微诚既已达,浩歌还旧丘。
本无璞中质,宁冀连城酬。

【注释】

野人:指隐者。美芹:比喻贤能的臣子,这里用“美芹”比喻贤才。谓俦:以为可以和同类的人比肩。千金璆(qiú):美玉名。比喻贤才。君弗顾:你不予重视。讵(jù)知:岂不知。非君羞:岂不是您感到羞耻?微诚:微小的诚意,这里指献芹的心意。已:通“意”,表示心愿已满。浩歌:放声歌唱。还旧丘:回到故里。

【赏析】

《杂诗二首》,这是两首五古,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写。这两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贤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第一首:“野人得美芹,谓俦千金裘。献君君弗顾,讵知非君羞。”

野人:隐士。美芹:指贤能之士。谓俦:以为可以和同类的人比肩。千金裘:指显贵之人。献君:进献于君。君弗顾:君不重视。讵(jù)知:岂不知。非君羞:难道不是您觉得羞耻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隐士向君王献上自己的贤才,但君王并不以之为重,这使隐士感到十分羞愧。后四句写隐士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认为君王不看重自己,是自己感到羞耻的原因。

第二首:“微诚既已达,浩歌还旧丘。本无璞中质,宁冀连城酬。”“微诚”即微小的诚心。“达”:表达、表露。“浩歌”:《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心忡忡,念我徂征。我行不来,如之何?我至不来,格之致之?我往不来,苍天要刑。浮云蔽日,游子不归。胡瞻豆荗,百草斯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自牧归荑,洵美且嘉!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烈烈,念我土兮。我行不来,如之何?我行不来,维是县命!”“浩歌”即高唱、大声歌唱。“本无璞中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石碏谏曰:‘吾闻忠善以损怨结者,不可以厚赋;终不令民怀其利而失其害。’……今吾朝服将加乎革鞟(kuài),夕则蒙衣而立,朝不及夕,将何及矣。”本无璞中质:本来没有内中的真材实料。这里指隐士本来没有什么才能,却献上了自己的贤才给君王。宁冀:难道只希望。连城酬:指连城的财富来报答他。

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视贤才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处境和感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这两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理想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