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从江上过,危峰坐中见。
清秋披蒙茸,始得陟崇巘。
诸贤聚一堂,图书已识面。
忆昔迷歧路,困衡不善变。
博文并格物,留情经与传。
于今两寘之,深荷圣衷眷。
古人弃糟粕,用为来者劝。
素琴本无弦,了心何足辩。

【译文】

我独自面对亭子里的书信,怀着对王阳明先生的怀念。

几次从江边经过,看到危峰中坐中的他。

清秋时节披着草木之茸,才登上高耸的山峰。

各位贤人汇聚一堂,我们彼此已认识脸面。

回忆过去迷惘的歧路,困于衡州不善于变通。

博学广闻并研究事物,留情经传和传授给后世。

如今两相搁置一边,深深感激圣心的眷顾。

古人抛弃糟粕,用来劝勉后人。

素琴本来无弦丝,了却心意又何需辩论?

【注释】

  1. 亭:指读书写字的场所。书:书信;怀:怀念。次:即“次韵”,依韵作诗。
  2. 几(jī):几乎、将要。过:经过。
  3. 危峰:高峻的山峰。坐中见:坐在高峻山峰之中。
  4. 蒙茸(méng rōng):草盛的样子。陟崇巘(shàn yǎn):登上高山。崇:高大,崇高。巘:山名。
  5. 诸贤:指诸位贤人。聚一堂:聚集到一起。
  6. 识面:相识见面。
  7. 忆昔:回忆过去。迷岐路:迷路。衡州:地名,这里泛指地方长官。衡州不善于变通:不能随机应变。
  8. 博文并格物: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探讨事物的原理。
  9. 两寘之:放在一边。两:双。寘:同“置”。
  10. 深荷:深深感激。圣衷:圣人的心肠。
  11. 古人弃糟粕(zá pò):指前人舍弃无用的东西,用来教育后来的人。用为来者劝:用来劝导后人。
  12. 素琴本无弦:素琴原本没有弦线。
  13. 了心何足辩:了悟自己的心意又有什么可辩论的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