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三才中,学超象数先。
有相终为幻,无为本自然。
问予何所事,饥餐与倦眠。
流云闲出岫,栖鸟倦飞还。
万物皆如此,谁能悟真诠。
我欲杜吾口,忘言玄更玄。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身在三才中”意思是说“我”处于宇宙之中。“三才”,指天、地、人,这里指整个宇宙或自然界。《庄子·知北游》:“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天地万物与我同生共存,都是我的伙伴、同伴。
“学超象数先”意思是说“我”的学问超过了一般的人。“学”,指学业;“象”,指物象;“数”,指数理;“先”,指领先、超出。
“有相终为幻,无为本自然”两句大意是:一切现象都是一种幻像,只有本原才是真实的自然之理。“相”,指现象、形象;“幻”,“假”的意思;“本”,指本质、本原;“自”,指自身;“然”,指自然之道理。
“问予何所事,饥餐与倦眠”两句大意是:问我干什么呢?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问”,指询问;“何所事”,即“做什么”;“饥餐”,指吃饥饿时的食物;“倦眠”,指睡疲倦时候的觉。
“流云闲出岫,栖鸟倦飞还”两句大意是:飘荡的云彩悠闲地走出山间,疲倦的小鸟也飞回窝里。“流云”,指飘荡的云彩;“闲”,指悠闲;“岫”,指山的洞穴。
“万物皆如此,谁能悟真诠”两句大意是:万物都是这样,又有谁能够领悟到它的真理呢?“万物皆”,意谓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悟真诠”,意谓领悟到它的真实道理。
“我欲杜吾口,忘言玄更玄”两句大意是:我不想再开口讲话,因为说话也难以说出它的道理。“杜”,意为闭口不言;“吾口”,我的话语;“忘言”,指忘掉言辞,无法表达其意思;“玄”,指玄妙的道理,“更玄”,更加玄妙。
【赏析】
《示郑天台山人》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的渴望。首联点明主题,指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颔联写自己虽处逆境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颈联写自己在困境中的所见所感。尾联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尽管身处逆境但仍要有所作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切深沉,富有哲理性,体现了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
这首诗用典丰富,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思想深刻,境界高远。全诗四联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特定的意义。首联起笔不凡,点出了“我”的志向和追求——“身在三才中”。这是从整体上讲,“我”是处在一个广阔天地中的。第二联则具体说明了这一志向和追求。“三才”者,天、地、人也。“我”处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之间,自然是要受到各种干扰和影响的。因此,第三联紧承前二句而来:“学超象数先。”这里的“学”是指学问、知识;“象”指物象;“数”指数理;“先”指领先、超前。“学超象数先”的意思是说“我”的学问已经超过了一般人。
接下来就是第四联了。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的核心。“有相终为幻,无为本自然。”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一切现象都是假象,只有本原才是真实的自然之理。所谓“有相”,就是指现象、形象;所谓“终为幻”,是指这些现象都是虚假的。所谓“无为本自然”,就是认为本原才是真实存在的。“幻”、“假”二字表明了作者对一切现象的看法。他既看到现象的存在,又看到了现象的虚幻性。他认为,现象虽然存在,但都是虚假的,并不是真实的。只有本原才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说,只有本原才是真实不变的,而现象则是变化多端的,是不稳定的。
最后两联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问予何所事,饥餐与倦眠。”这两行的意思是:问我有什么事要做呢?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在这里,杜甫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说明自己的处境。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治上的黑暗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要想有所作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在第一联提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之后,第二联便写到了自己所处的境地——虽然有志于建功立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仍然处在艰难困苦之中。
“流云闲出岫”四字是对前四行的概括。“流云闲出岫”意思是说流云悠闲地从山间走出。这里把流云比喻为“闲出岫”的鸟儿,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栖鸟倦飞还”四字则是对“流云闲出岫”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栖鸟倦飞还”意思是说疲倦的鸟儿也飞回了窝里。这四字把鸟儿的飞翔和倦归描绘得惟妙惟肖,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精华所在。“万物皆如此,谁能悟真诠。”这四字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但又没有人能够真正领悟到它的真理。这四字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自己的处境和遭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问题。他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问题: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象?怎样认识事物的本质?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的。同时,这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善于观察生活,深入思考问题;注重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