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功犹在眼,汉策若为纷。
似鹊填何补,其鱼叹岂闻。
中台今省月,宝鼎欲敲云。
一片征南石,兼书白郑勋。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写给曹嗣山的,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劝勉。
首句“禹功犹在眼,汉策若为纷”意思是说,虽然大禹治水的功绩依然历历在目,可是汉朝的治理方法却似乎已经混乱不堪了。这里的“禹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功绩,而“汉策”则是指汉朝的治理方法。诗人用“犹在眼”来形容大禹治水功绩的显著,用“若为纷”来形容汉朝治理方法的混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治理方法混乱的担忧。
第二句“似鹊填何补,其鱼叹岂闻”意思是说,如果像鹊那样填补空缺,那么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是像鱼那样叹息,又怎么可能传到远方呢?这里的“鹊填”和“鱼叹”都是比喻,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和想法。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人们行为和想法的批评。
第三句“中台今省月,宝鼎欲敲云”意思是说,现在朝廷的中台正在举行月祭,宝鼎将要敲响。这里的“中台”指的是皇宫中的中庭,“省月”是指举行祭祀活动。诗人用这两句话描述了当时朝廷的政治氛围。
第四句“一片征南石,兼书白郑勋”意思是说,有一块征南石,上面写着白郑勋的功劳。这里的“征南石”指的是表彰白郑勋功绩的纪念物。诗人用“一片征南石,兼书白郑勋”来赞美白郑勋的功绩。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友人的劝勉。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