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涉有同人,云帆试早春。
能将催榜兴,更入聚沙因。
水国龙犹蛰,香台鸟亦驯。
祗林经浩劫,暗逐岁华新。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和子由春日西湖寄朱守》。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联:“野涉有同人,云帆试早春。”
- “野涉”指的是野外的行走,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
- “同人”可能是指同行的人,也可能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伙伴。
- “云帆”指的是帆船,这里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自由。
- “试早春”表示尝试在春天的开始阶段进行活动,可能是为了体验春意。
第二联:“能将催榜兴,更入聚沙因。”
- “催榜”通常是指催促船只前行的动作,这里可能是指因为春天的美景而激发起出行的兴趣。
- “更入聚沙因”中的“聚沙”可能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如沙滩。这里的“因”可能是指原因或理由。
第三联:“水国龙犹蛰,香台鸟亦驯。”
- “水国”可能指的是水域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也可能是泛指水域。
- “龙犹蛰”中的“蛰”是指冬眠或隐藏。这里形容龙在春天到来时依然保持冬眠状态。
- “香台鸟亦驯”中的“香台”可能是指鸟类栖息的地方,也可能是泛指鸟类。这里的“驯”是指温顺、驯服。
第四联:“祗林经浩劫,暗逐岁华新。”
- “祗林”可能是指森林或其他植物茂盛的地区。
- “经浩劫”中的“经”可能是指经过、经历。这里形容这些地方经历了长时间的破坏或灾难。
- “岁华新”中的“岁华”可能是指时光或岁月。这里的“新”可能是指新的开始或变化。
- 整句话的意思是,经历了长时间破坏或灾难的地方,现在正在慢慢恢复并迎接新的一年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描述春天的到来、云帆试早春、龙仍蛰、鸟已驯、经浩劫、岁华新等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过去遭受破坏的地方的关心和期待其恢复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