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
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
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共三十首。以下是诗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
释义:我在这里用餐时,可以观赏山峰的晚霞和翠绿的山岚,云层深处仿佛有一座小终南山露出头来。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释义:窗户悬挂着空灵的房间,总是显得洁白如雪;我模仿萧斋的样子想要把书房布置成蓝色调。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
释义:山上的鸿雁总是一只接着一只地飞来,而市井间的喧嚣却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像一只虎变成了三只。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释义:我应该怜惜那些能理解我的智者,高雅的道理在纷繁世事中显得稀少,就像有人要承担起重担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对陈仲醇征君东佘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的“餐取峰霞”、“云根劖出小终南”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等句子,则体现了作者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心态,以及对世俗喧嚣的不屑一顾。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