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比黄河开国男,酬恩当取虏头函。
镜中鱼□频虚伍,笛里梅花漫奏三。
美酱几时陈戏下,稿砧何在战城南。
翻惭梁市行吟者,绝塞山川聚米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誓比黄河开国男,酬恩当取虏头函。
镜中鱼□频虚伍,笛里梅花漫奏三。
美酱几时陈戏下,稿砧何在战城南。
翻惭梁市行吟者,绝塞山川聚米谈。
注释:
- 誓比黄河开国男:誓言比比黄河还要宽广。开国男,指建立国家的男子。
- 酬恩当取虏头函:报答恩情应当得到敌人的头颅作为回报。虏头函,指敌人的首级。
- 镜中鱼□频虚伍:镜子里的鱼儿频频地被虚设的敌寇所伤害。□,指鱼。虚伍,指虚设的敌人。
- 笛里梅花漫奏三:笛声中飘散出梅花的香气,仿佛在演奏三次。
- 美酱几时陈戏下:什么时候才能把美味的酱料拿出来供人品尝?陈戏,指美食。
- 稿砧何在战城南:稿件和砧石在哪里?战城南,指战争的场所在城南。
- 翻惭梁市行吟者:却惭愧于那些在市场上吟咏诗歌的人。梁市,指集市。
- 绝塞山川聚米谈:在边塞的山川之中聚集粮食来谈论国家大事。绝塞,指边塞地区。聚米,指收集粮食。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陈仲醇的赠诗,表达了他对陈仲醇的敬佩之情。诗中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反感。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