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云路公榭,招鹤路家池。
记取还山客,风流此一时。

【注释】

①云路:指云中道路,也泛指仙道。

②还山客:辞官归隐的客人。

【赏析】

《题汶上路太守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两首七绝,是写寻云路公榭和招鹤路家池两个地方的,但主要写的都是汶上路这个地点。汶上路,位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是古代通往泰山的要道,也是当时文人墨客游赏的地方。李商隐曾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到过此地,并作有《登兖州城楼》等诗。此诗即是他登高望远、凭吊先贤而抒发怀古幽情之作。

第一首,写寻云路公榭。“寻云路公榭”,意思是说寻找那通向仙境的云路。这里所说的云路,当是指汶上路。汶上,古称汶阳,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云路,即指云中的道路。据《史记·封禅书》:“自齐王建以至于五帝,皆尝祠之。高祖始兴,功状未着……至武帝时,加孝惠皇帝庙号曰太皇,及祝词见上。”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以夜继日,昏明乃登,以朝诸神。”可见云路,就是通向天上的路,也就是通往神灵之路。李商隐在这首诗的序言里就说过:“余少精思,晚爱陶靖节。观其文,有刚肠嫉恶意,细微至通神明,非夫子之文章,其谁可拟者?”所谓“刚肠嫉恶意”,就是指他对邪恶势力的憎恨。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自己曾经到汶上路去探寻通向仙境的道路,实际上却是暗指自己曾受到奸臣排挤,不得重用,因而对朝廷怀有强烈的不满和憎恶之情。

第二首,写招鹤路家池。“招鹤路家池”,意思是说引凤来仪的家门前的池塘。据《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七引张华《博物志》:“东方朔梦化而为鸟,其首方,目周员,其名曰乌贼,能致其舍,飞腾云外。”又《太平御览》卷六百一十三引谢承《后汉书》:“郭泰字林宗,太原人;少为书生,家贫,依沙门子伯阳学道。”这里所讲的“家池”,很可能就是指郭泰家的池塘。郭泰少年时期曾隐居嵩山,后来做了太尉府椽。他为人正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因此被宦官们恨之入骨。有一次,他在回家途中,看见一个小孩在路边哭泣。他上前询问原因,原来是他的邻居因为儿子死了,正在为他办丧事而伤心落泪。郭泰听了十分同情,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小孩穿上,把鞋子给他穿好,然后对他说:“我的儿子现在跟你在一起啊!”说完就走了。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义薄云天的忠义精神称为“郭解”。郭泰死后,洛阳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他住过的院子里种下了柏树,后来又把这片院落改为“郭林宗宅”或“郭解宅”。由于郭泰的名声很大,所以人们也把他居住过的院子叫做“招鹤巷”,又叫“招鹤坊”。郭解死后,人们为了怀念他,就把这个巷子改名为“郭林宗巷”,又叫“郭解巷”。郭家在这条街上还有一户人家叫郭泰第,所以人们又称这个地方为“招鹤第”。后来,人们又在郭家的宅院门前挖了一个水池,这就是“招鹤池”。

全诗通过寻云路和招鹤路这两个地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忠君忧国、仗义执言的古人的无限敬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