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焦尾人,谁知中郎赏。
所以琴上丝,千秋发哀响。
注释:没有拥有焦尾琴的人,谁能知道中郎将的赏识之情。所以琴上的丝线,千年后仍然能发出哀伤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王公的赞美和怀念。诗中通过“焦尾”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感慨;通过“不有焦尾人,谁知中郎赏”,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无奈心情;通过“所以琴上丝,千秋发哀响”,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遗憾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感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不有焦尾人,谁知中郎赏。
所以琴上丝,千秋发哀响。
注释:没有拥有焦尾琴的人,谁能知道中郎将的赏识之情。所以琴上的丝线,千年后仍然能发出哀伤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王公的赞美和怀念。诗中通过“焦尾”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感慨;通过“不有焦尾人,谁知中郎赏”,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无奈心情;通过“所以琴上丝,千秋发哀响”,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遗憾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感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羁愁:被束缚的愁。复此:再听。骊歌(lí gē):指送别时唱的骊山歌。论才:自夸才能。汝南:指河南郡,治所在汝宁府。冀方:指河北地区,以冀州为首,故称冀方。竹马:指儿童用竹子做的马。扳迎:攀扯着人请他上车。意若何:意思怎么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赴汝州任职而作。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他前程的祝愿之意。全诗语言平易质朴,风格清新明快,情真意切。
青溪徐明府席上 啸自苏门旨,诗仍邺下才。 琴尊闲闭阁,宾客共登台。 霁色川原净,秋光睥睨开。 临觞无限思,极目向蒿莱。 译文: 我曾在苏门山吟啸,诗作仍然保持邺下的风格。 琴酒在幽静的阁中闲置,宾客们一起登上高台。 雨后天空湛蓝,原野一片清明,秋天的景色一览无余。 举杯畅饮时,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极目远眺,只见满地蒿莱。 注释: 1. 青溪:指浙江绍兴的一条河。 2. 苏门
诗句释义: 1. 诏墨九重温 - “诏墨”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诏书,“九重”通常指皇宫的九重门,这里可能是指皇帝的命令或指示。"重温"意味着再次回顾或执行这些命令。 2. 文星执法尊 - “文星”通常指的是天上的文学之星,这里可能比喻为法律或政策的守护者。“执法尊”强调这位官员在法律执行中的崇高地位和重要性。 3. 朱轩穷海国 - “朱轩”是一种华丽的马车,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注释: 1. 赠萧象林比部:赠送给萧象林比部。萧象林,字象林,唐代官员,诗人的朋友。比部,官职名,指秘书省正字。 2. 凫舄依天府:比喻自己的才能如同水中的鸭子(凫)一样,得到了像天府一样的重用和赏识。 3. 文章自选楼:意思是自己的文章是自己挑选出来的,就像自己选择的楼一样。 4. 青阳开左个:青阳,地名,这里指代一个地方。左个,地名,这里指代另一个地方。 5. 赤县最中牟:赤县
【注释】 剑授猿公术:把剑交给陈懿,让他学习猿猴的本领。 碑穷蝌蚪文: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就像蝌蚪一样。 风尘违壮志:远离了官场的纷扰,违背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图史策闲勋:用画和诗来记录历史,谋划国家大事,这是一位闲逸而伟大的功勋者。 道广星辰聚:道义之广,如同星辰般璀璨。 人豪湖海闻:人名如湖海一般众多,名声广泛传扬。 醉乡推祭酒:将我比作醉乡中的祭酒,意指沉醉于美酒之中,忘却世事。
孤云曾不住,何事倦飞还。 诗句:形容孤独的云彩曾经没有停止,为什么现在疲倦地飞回来了。 译文:孤云曾经没有停止,为什么现在疲惫地飞回来了? 注释:孤云,独自飞翔的云朵。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孤独而疲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的理解和感悟。 道气看眉宇,禅心问骨山。 诗句:观察一个人的道气,通过其眉毛和骨骼来了解他的禅宗心境。 译文:观察一个人的道气,通过其眉毛和骨骼来了解他的禅宗心境。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赠之作。杨淇园侍御,即杨镐,官至南京大理寺少卿。他巡按江南诸省,事竣后仍视学南畿,于是作者写诗赠送。 “才子”,指有才华的男子,这里指杨淇园。“河东赋”,指《河东记》。“仙郎”,指杨淇园。“柱后文”,指《隋书》中记载杨氏家族的文字,杨氏为隋朝开国功臣。“人仍依绣斧”,指杨淇园像古代英雄一样,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本领,在朝廷中任用。“士总附青云”,指杨淇园像古代的英雄一样
【注释】帝里:京城。文儒:文学和儒士。一官成蠖屈:指受挫折后仍不放弃志向。多士:众多士人。濠上:濠水边,在今安徽凤阳县。蒙叟:指《庄子·外物》中的渔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到淮阴做县令的朋友时写的。首联写京城文儒辈出,道术高明,而作者却仕途不顺;颔联写友人虽受挫折但志向不移,仍然受到重用;颈联写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地方百姓带来利益;尾联写诗人因与友人相别而产生联想
【解析】 本首诗歌的注释中,“长剑”是关键词,它既点明诗人的身份,又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答案】 独将长剑倚秋空,不道荆溪亦路穷。——独持长剑,倚立在高高的秋空中,我不相信荆溪也是路尽头。 问我姓名惟应马,向人衣袂指归鸿。——只有马能听懂我的问话,向我衣袂飘动时,仿佛有鸿雁在指认我。 烟蒸晓岫全笼碧,霜入疏林欲变红。——山间的雾气升腾弥漫,笼罩着一片青翠;寒霜侵入林间稀疏的树丛
注释: 却忆弥天秀,那知异地逢。 客愁轻九辨,胜赏挟千峰。 徙倚林中屐,淹留静夜钟。 何年投白社,一接虎溪踪。 译文: 还记得那些遍布天际的美景,哪里想到会在异地相逢。 客愁如轻如微的细语难以排解,胜过欣赏那些高山峻岭。 徒然徘徊在树林里,久久停留聆听静夜的钟声。 不知何时才能投入白云社,再次与虎溪的踪迹相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告别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受。
注释: 徵君:即作者自指。待访录:指《文镜秘府论》。卷帘时:指卷起窗帘之时,意谓在此时可以欣赏画的全貌。南宫、北苑:古代皇宫名号,此代指画中景物。仿佛:似乎。梦见之:梦寐之中见到的。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七绝。诗的前两句“徵君待访录,只在卷帘时”以征君待访录来说明诗人对画的喜爱之情,而“卷帘时”则暗示出画中景物的全貌,为下文的描绘作铺垫。后两句“南宫与北苑,仿佛梦见之”
题画赠眉公 随雁过南岳,冲鸥下洞庭。 何如不出户,手把离骚经。 注释与关键词解析: - 随雁过南岳:诗人跟随大雁飞过南岳衡山的美景。 - 冲鸥下洞庭:如同冲浪般的鸥鸟在洞庭湖上自由飞翔。 - 何如不出户:与其待在家中不如外出欣赏自然之美。 - 手把离骚经:手持《离骚》经典之书,寓意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经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枯木 散木无文章,中林有先伐。 连蜷而离奇,仙槎与禅筏。 注释:这几句的意思是:枯木没有花纹和文字,却能成为栋梁;中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但它们却依然坚韧不拔。枯萎的树木弯曲扭曲,就像是仙槎或禅筏一样。 赏析:诗的首句“枯木”,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描写了一棵枯树的景象。次句“散木无文章”则进一步描绘了枯树的特点,即它没有花纹和文字,但却有着坚韧的品质。第三句“中林有先伐”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树木的感慨
注释:炊烟袅袅升腾,仿佛连成一片雾霭,隐隐约约地露出松亭的轮廓。 松亭里有一位静坐的人,独自诵读《净名经》来寻求内心的清净和宁静。 赏析:这是一幅描绘山林隐逸者生活的画面。诗中“炊烟”是大自然的写照,“断霭”则是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淡雅的氛围。“松亭”象征着山野中的宁静之所,而“静者”则代表着隐逸者的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和意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名篇名句,还要对诗句内容理解到位。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第一句写水边的鸥鸟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飘荡;第二句写画鹢飞临晴峦之前;第三句点明题画诗赠给张山人。第四句说:何必苦苦地作联句?因为触目都是白云。“何须苦联句”与前两句形成对比,强调不必苦于作诗,而要欣赏眼前的景色。 【答案】 ①烟波浩渺(或“水天一色”)——形容水边景色空阔无际
【解析】 “垂钓图”是题目,也是全诗的线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秋云淡无色,点明季节为秋季;次句写溪树红可怜,说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上;三、四句写谁来领略垂钓乐趣。 【答案】 译文:秋天的云淡淡的没有颜色,小溪边的树红色的可爱。是谁来领略垂钓的乐趣,垂钓完毕,那艘渔船已靠岸。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垂钓乐趣的小诗。首句写秋云淡淡的没有颜色,点明季节为秋季;次句写溪树红色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