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使迎亲奉诏书,锦车从此换穹庐。
交河衰草随愁尽,岂是婵娟堕地初。

昭君村

北使迎亲奉诏书,锦车从此换穹庐。

交河衰草随愁尽,岂是婵娟堕地初。

注释:

北使:指奉命出使北方的使者。

诏书:皇帝的命令。

锦车:华丽的马车。换:更换。

穹庐:蒙古包,这里代指匈奴王庭。

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一带。

婵娟:月亮的美称,也用来比喻美女。

赏析:

此诗是咏史怀古诗。作者借咏昭君出塞的故事,感叹汉元帝的昏庸,以及和亲政策对国家和民族的祸害。

全诗前两句写北使出使和亲事,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北使”,指出使匈奴的使者;“奉诏书”,即奉命出使匈奴。“锦车”,指华丽的车子,用以表示尊贵;“从此换穹庐”,意谓从此要改换住的地方。这两句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记叙事实,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昭君出塞是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而元帝竟让位至高无上、富有四海的大汉天子屈尊和亲。这种屈辱的行为,不仅葬送了汉朝与乌孙之间的友好,同时也埋下了后来“胡马饮长城”的祸根。

第三句“交河衰草随愁尽”,写昭君离开故乡时所见的景色。“交河”,古县名,位于今新疆境内。“衰草”,指衰萎的野草。“随愁尽”,是说随着离愁的消逝。这句诗表面上写的是景,实际上是以乐景衬哀情。它表达了诗人对昭君远嫁异域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末句“岂是婵娟堕地初”,“婵娟”本是美好容貌的意思,这里指美女。“婵娟堕地初”,即美女出生之时,意谓生得娇美。“岂是”,即哪里会,哪能这样呢?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反问。诗人用一个疑问句,将前面的议论收拢到一起,既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评说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人以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鉴,对汉元帝出使匈奴和亲的行为进行批评,认为这样的行为给汉朝带来了无穷的祸害。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昭君出塞前后的自然景观作了对比,突出了昭君的命运之不幸。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诗歌的思想性更加鲜明突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