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郎左氏癖,鲁国羲之鬼。千载远擅场,同时恰对垒。
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
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折钗黄绢森光怪,旧国山河馀气概。
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
子瞻吃饱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还题碣。
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

诗句解析及注释:

  1. 漫郎左氏癖,鲁国羲之鬼。千载远擅场,同时恰对垒。
  • “漫郎左氏癖”与“鲁国羲之鬼”可能是指书法或文学方面的影响,左氏(指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而羲之(王羲之)则是著名的书法家。这两句表达了书法艺术的影响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的对象。
  • “千载远擅场”意味着这种影响深远且持久,“同时恰对垒”则表明在相同的时期内有许多对手或竞争者,强调了这一艺术成就的辉煌和竞争的激烈。
  1. 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
  • 这里提到的“九庙”可能指的是皇家的宗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一片中兴石不毁” 表示这些宗庙的建筑坚固不朽,象征着国家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 “几回吹律寒谷春” 形容这些宗庙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如同冬日中的寒谷迎来了春天。”几度看碑陈迹新” 则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和记忆,以及这些历史遗迹的新鲜感和时代变迁的见证。
  1. 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折钗黄绢森光怪,旧国山河馀气概。
  • “辽鹤归来认城郭” 描述了一种场景,可能是一只来自北方的老鹰或鹤,回到它的故乡,辨认着熟悉的城市和建筑。这里的“城郭”指的是古代的城市或乡村,”折钗黄绢森光怪” 形容的是一幅图画或艺术品,其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 “旧国山河馀气概” 暗示着尽管国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那些曾经的山川河流仍保留着某种英勇或豪迈的品质。这里的“山河”泛指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1. 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
  • “当年富贵腹剑多” 可能指的是过去某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政治斗争或权谋,”腹剑”在这里可能是指腹藏机锋、善于权谋的意思。
  • “异代风流椽笔在” 可能是指在其他朝代也有擅长写作或绘画的人,这里的“椽笔”指的是笔杆,比喻写作或绘画的工具。”书生何负于国哉” 询问的是文人是否应该为国效力,这里可能是在质疑文人是否应该参与政治。
  • “元祐之籍何当来” 中的“元祐”是指宋朝的一个特定时期,而“籍”在这里可能是指记录历史或人物的资料。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应该有更多的人来记录和学习这段历史。
  1. 子瞻吃饱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还题碣。
  • 这可能是描述苏轼(苏东坡)和黄庭坚(涪翁)两位文人的一次活动。苏轼被贬到惠州后,他在那里享受美食并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扶藜扫石” 形容他们在夜晚漫步于石阶上的情景。”技痒还题碣” 表示他们在感到无聊或需要消遣时,会选择去写诗或者刻字来消磨时间。
  1. 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
  • 这里的“清时”可能是一个比喻,意味着一个清新的时代,或者是一个没有太多杂音和干扰的环境。”无以是无能” 可能是指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过多地谈论或者干涉别人的事情。”但漱湘流莫饶舌” 则可能是在告诫人们要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过于啰嗦或者多嘴多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看法。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诗人也反映了文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作品来影响后人。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