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
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
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
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
注释:与高僧一起行走在东岩上,敲钟打坐,寻求禅宗的修行。
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
注释:风尘喧嚣中,心境宁静,如同被云雾笼罩的山洞容易迷失方向。
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
注释:僧人留下的锡杖穿过清澈的泉水,水流过石头留下痕迹;亭子的墙壁上刻有古代的题字。
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
注释:在亭台上登高远眺,直到太阳落山才告别;与昔日与友人在虎溪边的欢笑相比,现在一笑之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高僧在东岩上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首联写与高僧同行,共同追求禅宗的修行;颔联写在风尘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及云气缭绕的山洞容易迷失方向的景象;颈联写僧人留下的锡杖穿过泉水留下痕迹,亭子墙壁上刻有古代题字;尾联写登高远眺直至夕阳西下,与友人在虎溪边的欢笑相媲美。整首诗充满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