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花绮床前,思纷梦自牵。
都忘鬟影媚,讵得护芳鲜。
馥延因借鬒,艳伫欲分钿。
错教荡子惜,终误如花年。

【注释】

①赋得:古代一种诗歌体裁,要求作者根据题目或情景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见解。眠鬟:女子发髻上插的饰物,这里代指女子的秀发。

②绮(qǐ)床:绣有花纹的床。

③都忘:全都忘记了。

④讵(jù):岂,哪,表示反问。

⑤馥延:香气四溢的样子。

⑥分钿:指把花簪插入发髻中,以固定发髻的位置。

⑦错教:错怪了。

⑧荡子:浪荡子,这里指不正经的男子。

⑨终误:最后耽误。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中的”鬟”是指头发,”护芳鲜”指用发饰保护好美丽的发髻。”错教”的意思是”错怪了”,”荡子”是浪荡子的意思。全诗抒发了一个浪荡子的悔悟之情。

首联“弄花绮床前,思纷梦自牵”,描绘了诗人在华丽的床上弄着花饰,思绪纷乱而牵引着自己的梦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床上玩弄花饰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营造了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内心世界。

颔联“都忘鬟影媚,讵得护芳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给他带来的困扰。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他既渴望拥有美丽的发鬟,又担心这种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与丑、善与恶的困惑和挣扎。

颈联“馥延因借鬒,艳伫欲分钿”承接了前两联的意境,描述了美丽发鬟的香气弥漫四周,以及女子将发簪插入发髻中的情景。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与这位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即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彼此都需要对方的陪伴和照顾。

尾联“错教荡子惜,终误如花年”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行为的后悔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浪费。诗人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的过错,并为此感到惋惜。然而,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只能遗憾地感叹自己的青春年华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悔恨之情,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无奈和悲观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场景的描绘、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错教”一词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后悔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