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来何处,哀吟近短篷。
不堪为客里,况复是舟中。
残梦寒衾月,孤灯夜枕风。
此时肠欲断,恨不耳双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旅夜书怀》。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含义。
舟中闻促织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船上听到蟋蟀的声音的场景。“船”指的是诗人的船只,“促织”是一种昆虫,也称为蟋蟀。这里的“促织”可能是指诗人正在寻找或欣赏蟋蟀的声音,或者是蟋蟀的悲鸣声。
促织来何处,哀吟近短篷。
这句诗继续描述了诗人听到蟋蟀的声音的情景。“促织”可能是一种悲伤的叫声,或者是蟋蟀在夜晚哀鸣的声音。“短篷”可能是指船的篷布较短,无法覆盖蟋蟀的声音。这里的“近短篷”可能是指蟋蟀的声音越来越接近船篷,或者是船篷太短,无法阻挡蟋蟀的叫声。
不堪为客里,况复是舟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不堪”可能是指诗人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客里”可能是指诗人作为一个游客的生活,“舟中”指的就是船。这里的“不堪为客里,况复是舟中”可能是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感。
残梦寒衾月,孤灯夜枕风。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睡眠时的情景。“残梦”可能是指诗人在夜晚醒来时还残留的梦境,“寒衾”可能是指寒冷的被子,“月”可能是指月亮,“孤灯夜枕风”可能是指诗人在夜晚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只有一盏孤灯和阵阵风声相伴。这里的“寒衾月”可能是指诗人在夜晚感到寒冷,而“孤灯夜枕风”可能是指诗人在夜晚独自入睡,没有亲人的陪伴。
此时肠欲断,恨不耳双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无奈和悲痛。“肠欲断”可能是指诗人因为长时间的旅行而感到疲惫和痛苦,“恨不耳双聋”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听不到任何声音,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痛苦。这里的“肠欲断,恨不耳双聋”可能是指诗人在长时间的旅行中感到疲惫和痛苦,同时也希望能够完全隔绝外界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听到蟋蟀声音的场景。通过对蟋蟀的声音、旅行生活、夜晚睡眠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