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庭馆醉春风,客里相逢意转浓。
只恐胭脂吹渐白,最怜春水照能红。
一枝争买珠帘外,千树遥看小店中。
惆怅先生归去后,江南烟雨又蒙蒙。
梅杏桃李梅花
当时庭馆醉春风,客里相逢意转浓。
只恐胭脂吹渐白,最怜春水照能红。
一枝争买珠帘外,千树遥看小店中。
惆怅先生归去后,江南烟雨又蒙蒙。
【译文】
当时在庭院里沉醉于春风之中,客人之间相逢意兴正浓。
担心胭脂的香气会逐渐散去而变淡,最是喜爱春天水面映照的红色。
一枝梅花争相购买,悬挂在珠帘之外;千树桃花遥看,仿佛小店中盛开。
怅然若失先生离去之后,江南烟雨又笼罩着朦胧的美景。
【注释】
- 梅杏桃李:泛指春天里的花朵。
- 当时:指过去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时期,即“当时庭馆醉春风”中的“当年”。“醉春风”暗喻当时的欢乐和陶醉之情。
- 客里相逢:在异乡他地遇到故友。
- 胭脂: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红色颜料,这里借指美丽的春花。
- 春水:春天的流水,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
- 珠帘:精美的挂帘,常用于室内装饰。
- 小店:指小巧玲珑的店铺,可能是指卖花的地方。
- 惆怅先生归去后,江南烟雨又蒙胧(méng lòng):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及离别后的惆怅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与感慨离别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梅花、杏花、桃花等春花以及珠帘、小店等细节,生动地勾画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通过对春花颜色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两句“梅杏桃李梅花”,通过对比不同的花卉色彩,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其中“梅”、“杏”、“桃”、“李”都是常见的早春花卉,而“梅花”则因其在冬季仍能开放,显得尤为独特。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第三、四句“只恐胭脂吹渐白,最怜春水照能红”,则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这里的“胭脂”,既指鲜艳的红色,也是女性化妆品的一种。诗人担心春日的风会使花瓣的红润褪去,更怜惜那清澈如镜的春水能够反射出红花的艳丽。这一联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美好时刻的珍惜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接下来“一枝争买珠帘外,千树遥看小店中”,通过描绘人们购买和观望花朵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热闹和繁华。这里既有实际的买卖行为,也有人们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
最后两句“惆怅先生归去后,江南烟雨又蒙胧”,则是对离别情绪的抒发。诗人通过“惆怅”一词,传达了自己因朋友离开而产生的失落和哀愁。而“江南烟雨”则营造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春天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