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谙攻苦,时荒罢茹新。
谁翻湘渚雪,稍送洞庭春。
雨露香仍淡,山林味却真。
勿教频采斸,待看拂云身。
【注释】
久客:长期在外做官。谙攻苦:懂得吃苦耐劳。湘渚:在湖南,洞庭湖的东边。稍:略。雨露香:指雨露滋润的竹笋。山林味:指山林中竹子的清香。斸(fù):一种工具,用来挖掘竹笋。拂云身:形容竹子高耸入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罢官归乡后写的。他早年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刺史。诗前四句写诗人归家以后,对竹子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喜爱竹子了。“谁翻湘渚雪”句中的“湘渚”,指的是湘江中的沙洲。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好像有人翻动湘渚上的雪花,使湘渚上的积雪都溶化了,然后送来了春天的气息。这四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动人景象。
下面八句则具体描写了竹子的特点。“雨露香仍淡”一句,意思是说雨露滋润过的竹笋虽然香气依然很淡,但那竹子本身的清香却更加浓郁,这是对竹笋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竹的品质的一种颂扬。“山林味却真”一句,意思是说山野里的竹子,虽然没有经过人工培植的竹笋那样有香味,但它那种天生的、自然的清香却是最真实、最纯洁的。“勿教频采斸”,就是不要经常去挖掘那些没有长成的幼笋,因为只有到了适当的时机和条件,幼笋才会长得又大又壮,成为真正的竹子。而如果经常去挖幼笋,就会影响到幼笋的成长,甚至会造成幼笋死亡。所以作者劝人们不要去随意采挖幼笋,而要耐心等待,让它们自然成长。“待看拂云身”一句,意思是说等到幼笋长大了,长得又高又直的时候,就可以像云雾一样随风飘动,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了。这里,诗人把幼笋比作云雾,是对幼笋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自然生长过程的一种歌颂。
全诗通过对冬笋的观察与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寓含着诗人的人生哲理——只有经历磨难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