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从人日雨,漠漠浃旬连。
漫绿春头草,仍迷夏口船。
雷声喧浦近,农事悯时先。
预恐为灾沴,悁悁夜炬前。
【注释】
雨:本诗是作者对春雨连绵不断的描写。
人日雨:指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下第一场雪,因“人日”与“人日雨”谐音而得名。
漠漠:形容雨下得很大。浃旬连:整个旬期都在下雨。
漫绿春头草:春天的草地被春雨淋湿了。
仍迷夏口船:夏天的小船被雨淋湿了。
雷声喧浦近:雷声在附近响个不停。
农事悯时先:农民们担心天早,耽误农时。
灾沴:灾害。
悁悁(yuān):忧愁的样子。
夜炬前:夜里点起蜡烛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春雨连绵不断、影响农时的小诗。
首句说:“已从人日雨。”意思是说,从正月初一开始,春雨就接连不断地下了。“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日,古人认为这天是谷神的生日,所以有“人日雨”之称。
次句写:“漠漠浃旬连。”意思是说,春雨连绵,整整一个旬期都在下雨。“浃旬连”,形容雨下得很大,整旬都是雨。
三、四句写:“漫绿春头草,仍迷夏口船。”意思是说,春雨把春天的草地淋得湿湿的,把夏天的小船也淋得湿透了。“漫”,到处、普遍的意思;“仍”,仍然、还是的意思;“迷”,使……迷蒙、笼罩的意思;“夏口船”,“夏天的小船”,泛指船只。
五六句写:“雷声喧浦近,农事悯时先。”意思是说,雷声不停地在附近响起来,农民们担心天旱,耽误农时。“农事”,指农业劳动或农田生产活动;“悯时先”,担心天气干旱,耽误农时。
七八句写:“预恐为灾沴,悁悁夜炬前。”意思是说,我担心这场雨会酿成灾害,所以夜里点了蜡烛。“预恐为灾沴”,预先担心这场雨会酿成灾害;“悁悁”,忧思的样子;“夜炬前”,点着了蜡烛在夜间行走。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