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为别贵阳逢,将遇还同未别悰。
书剑偶来方远驾,宫墙曾许扣洪钟。
共知世仰昌黎斗,安得云从东野龙。
肯为穷荒阻幽逸,碧山诗思更重重。
将至贵阳喜遇竹溪再会,凭轼有赋
漓江为别贵阳逢,将遇还同未别悰。
书剑偶来方远驾,宫墙曾许扣洪钟。
共知世仰昌黎斗,安得云从东野龙。
肯为穷荒阻幽逸,碧山诗思更重重。
注释:
- 漓江为别贵阳逢,将遇还同未别悰:意思是在桂林漓江边分别时遇见了竹溪先生,虽然将要分别但心情并不如初次见面那样激动。
- 书剑偶来方远驾:意思是书和剑偶然地来到远方。方远驾,指暂时停留。
- 宫墙曾许扣洪钟:意思是曾经允许他叩击皇宫的铜钟。
- 安得云从东野龙:《诗经·小雅·鹤鸣》中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里以咏归比喻归隐。
- 碧山诗思更重重:意思是碧山的山水景色更令人思绪万千。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竹溪先生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全诗意境清新,情意深长,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的前两句“漓江为别贵阳逢,将遇还同未别悰”,描绘了诗人在桂林漓江边分别时的情景。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流,它见证了两人相识的经过。诗人用“逢”字来形容这种相遇,表示这次分别与初次见面的心情并无太大差别。而“将遇还同未别悰”,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相见的期望。尽管即将分别,但两人之间的情感并未因此而淡化,反而更加深厚。
诗的后四句“书剑偶来方远驾,宫墙曾许扣洪钟”,则是对友人竹溪先生的描述。诗人说他的书和剑偶然地来到远方,这象征着他的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他曾被允许叩击皇宫的铜钟,则意味着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这两句话是对友人过去成就的赞美,也是对他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的最后一句“肯为穷荒阻幽逸,碧山诗思更重重”,则是一种深情的挽留。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放下世俗的纷扰,选择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诗性。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