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清光重此时,夜晴那惜倚阑迟。
槎通银浦客何去,秋遍唐宫人未知。
轮转高山看桂满,席妨深树命樽移。
酣歌不作西岩望,神魄休疑我是谁。

【注释】

丁丑,即公元1077年。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玩月,赏月。和合溪,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因有“和合二仙井”而名。槎通银浦客何去:船过银桥的客人到哪里去了?槎通,传说有两株仙树长在天河上,人可以登其枝,乘槎而上。银浦,银河。

秋遍唐宫人未知:秋天已到唐宫内,宫中的人还不知。秋遍,形容秋天到来。

轮转高山看桂满,席妨深树命樽移:一轮明月在高山上轮转,看桂花盛开。筵席妨碍深树而移动酒杯。轮转,圆月如车轮旋转。桂满,桂花盛开。

酣歌不作西岩望,神魄休疑我是谁:尽情欢饮不唱高歌,不要怀疑我是什么人。酣歌,尽兴地唱歌。神魄,魂魄,喻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元1077年的中秋节所作,诗中写他于中秋之夜与友人在江西南昌市附近的和合溪赏月饮酒作乐的情景。

首句“尘世清光重此时”,说尘世的清辉正好映照在这美好的时刻。诗人在这里用一“重”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美好憧憬。次句“夜晴那惜倚阑迟”,写诗人趁着月光明媚,倚着栏杆欣赏美景,不觉时间晚了才回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良辰美景的喜爱之情,又表现出诗人赏月的悠闲之态。

第三、四句“槎通银浦客何去,秋遍唐宫人未知”,写诗人赏月时,看到船行过银桥,知道有人已经离去;又听到秋声已遍唐宫,却不知道宫中的人是否已经知道。诗人运用想象,把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

第五、六句“轮转高山看桂满,席妨深树命樽移”,写一轮明月在高山上轮转,看桂花盛开;酒宴妨碍深树而移动酒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表现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愉悦之情。

最后两句“酣歌不作西岩望,神魄休疑我是谁”,写尽情欢饮而不唱高歌。不要怀疑我是什么人,要相信这就是我自己。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又表明了他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