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隔清虚尚几尘,风花偏得伴闲身。
盆池独赏红蕖早,陶鼎先尝紫蕨新。
几格有书曾弭癖,刀圭无药可祛贫。
溪山胜处烦延访,只恐渔樵是异人。

【注释】

和南皋春日闲居写怀二首:即《和南皋春日闲居》。知隔清虚尚几尘,风花偏得伴闲身。盆池独赏红蕖早,陶鼎先尝紫蕨新。几格有书曾弭癖,刀圭无药可祛贫。溪山胜处烦延访,只恐渔樵是异人。

(1) 和南皋:《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二引《续晋阳秋》:“桓温尝于南皋结草堂。谢安好之,请为赋诗。”南皋:山名,在今浙江余姚县南。

(2) 清虚:清净虚无,指道家所说的道。几尘:几许尘埃。几,少。

(3) 风花:这里以花作比,形容南皋春景之美,如“花”的风姿。偏得:特别受到、特别喜欢。

(4) 盆池:指庭院中的池塘。红蕖(qú渠):红色的荷花。

(5) 陶鼎:指陶瓷制的鼎器。紫蕨:即紫菜,古代认为可以治病。

(6) 几格:即书架。弭(mǐ米)癖:消除了读书人的癖性。弭,消除。

(7) 刀圭:古称一种药物。无药:没有药物。去贫:消除贫穷。去,去掉。

(8) 溪山胜处:山水优美的地方。烦延访:请你到这美好的山水胜地来游览。

【赏析】

《和南皋春日闲居写怀》二首写于作者晚年隐居南皋时。此集共二首,每首都以“和南皋春日闲居写怀”作为标题,内容上虽无联系,但都是作者对南皋春日风光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第一首前两句说,南皋远离尘世,清虚洁净,而我却像被尘埃所包围;我喜爱南皋的景色,喜欢这里的风花。第三句写自己独自欣赏着南皋的红色荷花,第四句写自己烹煮着南皋的紫菜品尝。

第二首前两句说,我在南皋的书房里读着书,消除了读书人的癖性;我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贫穷。第六句写我请你到这优美的山水胜地来游览;最后两句说,我担心那些渔夫、樵夫都是不同寻常的人。

这两首小诗,都是作者晚年隐居南皋时所作。他早年就因直言敢谏得罪朝廷而被贬谪至外地,后来屡遭贬谪,晚年才得到赦免,得以回到故乡。他在《自叙》中说:“吾年五岁,便丁父艰,家贫亲老,不克朝夕扶侍。”又云:“晚节本思避俗隐退,然犹不能忘情仕进也。”因此,他的诗中有感伤自己的身世之感,也有忧国忧民之心。这两首小诗就是如此。

第一首的前两句说自己远离尘世,而自己却被尘埃所包围;后两句则说自己喜爱南皋的景色,喜爱那里的风花。“盆池”、“陶鼎”,都指的是书房里的摆设。“红蕖”、“紫蕨”都是作者喜爱的花卉和食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南皋景色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第二首的前两句说,自己在书房里读着书,消除了读书人的癖性;后两句说自己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贫穷。“几格”,即几案,指书架。“弭癖”,消除了读书人的癖性。“刀圭”,古代的一种药物,用以表示贫穷。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处境的感受。

这两首小诗都是作者晚年隐居南皋时所作。他早年就因直言敢谏得罪朝廷而被贬谪至外地,后来屡遭贬谪,晚年才得到赦免,得以回到故乡。他在《自叙》中说:“吾年五岁,便丁父艰,家贫亲老,不克朝夕扶侍。”“晚节本思避俗隐退,然犹不能忘情仕进也。”因此,他的诗中有感伤自己的身世之感,也有忧国忧民之心。这两首小诗就是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