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湿流萤,远山互明灭。
千古此战场,精光无复歇。
【注释】
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是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名山。吊:凭吊。精光:指月光,这里借指光辉。
【赏析】
此诗为登厓山凭吊之作。诗人夜宿山下,雨后望见山中流萤飞舞,远山时隐时现,于是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写下这首诗以抒怀。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夜雨湿流萤,远山互明灭。
千古此战场,精光无复歇。
【注释】
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是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名山。吊:凭吊。精光:指月光,这里借指光辉。
【赏析】
此诗为登厓山凭吊之作。诗人夜宿山下,雨后望见山中流萤飞舞,远山时隐时现,于是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写下这首诗以抒怀。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厓山:即崖山,位于今广东新会南。 烈风:猛烈的风。 竖鳄涛:象竖起的鳄鱼一样的波涛。 白日江天暝:白天的江上天色已昏。 但闻松柏声,不见松柏影:只听得到松树柏木的声音,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遭遇的悲愤之情。全诗通过描写崖山之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首句“烈风竖鳄涛”,描绘了崖山的恶劣自然环境。这里,“烈风”形容风势凶猛
【注释】 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是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名山。吊:凭吊。精光:指月光,这里借指光辉。 【赏析】 此诗为登厓山凭吊之作。诗人夜宿山下,雨后望见山中流萤飞舞,远山时隐时现,于是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写下这首诗以抒怀。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明代诗人黄士先,字孺先,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新会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在《明史》和一些地方志中有所记载。 黄士先的诗作并不多见,仅有的作品集也未被广泛收集和流传。尽管如此,他留下的两首五言绝句《厓山吊古》(其一)与《夜雨湿流萤》展现了他不凡的诗歌才华。这两首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黄士先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厓山吊古》(其二)中的“但闻松柏声,不见松柏影”等句子
【注释】 厓山:即崖山,位于今广东新会南。 烈风:猛烈的风。 竖鳄涛:象竖起的鳄鱼一样的波涛。 白日江天暝:白天的江上天色已昏。 但闻松柏声,不见松柏影:只听得到松树柏木的声音,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遭遇的悲愤之情。全诗通过描写崖山之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首句“烈风竖鳄涛”,描绘了崖山的恶劣自然环境。这里,“烈风”形容风势凶猛
本诗句出自明代诗人冯昌历的《得月池上瞻望南岳,浮世光阴几百年,有人无计问青天。开池本为留明月,只是双轮不住鞭。”下面将这首诗按照要求进行逐句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及注释: - 浮世光阴几百年:人生在世几十年或数百年。 - 有人无计问青天:有些人却没有办法找到答案来询问上天。 - 开池本为留明月:建造水池原本是希望能留住明月的美好。 - 只是双轮不住鞭
注释:世间何事最希奇,太阳东升西落;何必鲁阳戈一指,就能让时间停止。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日出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同时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世间何事最希奇,东畔红轮西夜垂。”首句开门见山,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这里的“红轮”指的是太阳,“西夜垂”则是指太阳在西方落下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何必鲁阳戈一指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喷玉岩 风急灵岩静,泉声树杪来。 探奇频策杖,望远独登台。 沙白鸟双下,天青江自开。 何堪摇落早,秋色杳难裁。 逐句释义如下: 1. 风急灵岩静,泉声树杪来。 - "风急": 风势很急,形容环境的气氛或气氛的变化很快。 - "灵岩": 一座山名,可能位于诗作的某个地方。 - "静": 安静,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很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泉声树杪来":
【注释】 喷玉岩:在今江西九江市南。 磴道飞帘瀑,萦回薜荔斜:山路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如白练悬挂,蜿蜒曲折的山路被薜荔草掩映。 松涛低过雁,江暝断栖鸦:松树林中的风声如低吟般悠扬,仿佛是大雁的声音;暮色四合之际,乌鸦已归巢,江上一片寂静。 叶落疏林寂,藤阴去路赊:落叶铺满稀疏的树林显得格外寂静;藤影斜覆,道路弯曲遥远,令人感觉路途艰难。 苍茫堪眺望,吾欲挟烟霞:远眺四周,景色苍茫而辽阔
【注释】 喷玉岩:位于灵隐寺附近的一座山峰。 天阙:指天上的皇宫,这里借指山巅。 羽扉:古代帝王所建宫室前之门,用羽饰,故称。 断崖:陡绝的崖壁。 阴洞:指深幽的山洞。 烟静残苔出:指云雾散去后,露出残存的苔藓。 霞深古桧围:指在夕阳余晖中,古桧树的影子映衬得更深。 丹梯:红色的台阶。 鸾啸歌何依:意即鸾鸟鸣唱的声音从何处发出?比喻高峻的山峰上,鸟儿的歌声飘荡四方。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