巑岏一古丘,翚革旧重楼。
佳气来朝爽,涛声入暮幽。
云端玉笏见,天外锦帆浮。
快睹鹍鹏翅,扶摇万里游。
【注释】
登观海亭:登上观海亭。
巑岏一古丘:巑岏,高峻的样子。古丘,指古老的山丘。
翚(huī)革旧重楼:形容亭子上的飞檐翘角像彩云一般。翚,古代帝王车驾上仪仗的羽毛。这里借指飞檐翘角。
佳气来朝爽:好风送来清爽的气息。
涛声入暮幽:傍晚时分,海涛声在寂静中回旋。
云端玉笏见:玉笏,古代官员用来指代地位和身份的一种礼器。云端玉笏,形容云雾缭绕中出现如笏一样的玉器。
天外锦帆浮:天外,形容远处。锦帆,用彩色丝织的船帆。浮,飘动。
快睹鹍鹏翅,扶摇万里游:鹍鹏,大鹏鸟。扶摇,盘旋上升的旋风。
【赏析】
《登观海亭》为明嘉靖年间诗人陈邦彦所作。此诗首二句写景开篇,点明时间、地点;次二句写“朝”与“暮”之别,以突出“海”的特色;三、四两句写海中奇观——云里玉笏、天外锦帆;五六句写海中巨物——鲲鹏,并想象鲲鹏展翅遨游于天地之间的情景;末二句写观海亭中的观海者的心情。全诗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诗题“登观海亭”表明是一首描写海滨风景的七绝。从题目看,这首诗应是诗人登临观海亭时有感而作。诗人登上观海亭后,首先看到的就是眼前的这座古老的山丘,山丘上又有了飞檐翘角的亭子,这是一幅很富于画意的画面。接着,诗人又看到海上那“佳气”和“涛声”,使这幅画面更显得生气盎然。诗人还看到了云雾之中隐约出现的玉笏一般的飞檐翘角,以及天空之上飘扬的彩云般的锦帆。这一切,使诗人感到心旷神怡。特别是他看到了一只巨大的鲲鹏,在云中翻飞,它那矫健的姿态使人想到它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去遨游四海之外。最后,诗人不禁发出赞叹:“快睹鹍鹏翅,扶摇万里游。”
这首诗的构思十分奇特。作者不是先写观海亭本身,而是先写了山冈上的亭子,然后再写海上的风景。这种由近及远的写法,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艺术联想空间。诗人在描写海上风景时,既写了它的宏伟壮丽,又写了它的神奇瑰丽。诗人把云、日、月、风、涛等自然现象都人格化了,写得栩栩如生。尤其是“云里玉笏”和“天外锦帆”两句,更是写得空灵超逸,引人遐想。
诗中对海的描绘也相当成功。诗人抓住了海的特点:水深浪急,浩瀚无边。“佳气来朝爽”,说明晨曦初照,空气清新;“涛声入暮幽”,则写出了傍晚时海风的呼啸声更加响亮。这两句诗虽然写的都是大海的景象,但前一句侧重写海面,后一句侧重写海风。由于两者互相映衬,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起来。
诗中的语言也很美。例如“佳气来朝爽”中的“佳气”,本是自然界的清气,这里却赋予了它一种美好的含义。“快睹鹍鹏翅,扶摇万里游”更是传神之笔。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观海者的心情,而且表现了鲲鹏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