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尘染赭黄,遥从炎海望钱塘。
鸦啼晓日樵苏集,花笑春风辇路荒。
鄂国有灵馀草木,思陵无策失苞桑。
龙沙北望成今古,犹有人传马侍郎。
【题马侍郎南宝故宅】
万里风尘染赭黄,遥从炎海望钱塘。
鸦啼晓日樵苏集,花笑春风辇路荒。
鄂国有灵馀草木,思陵无策失苞桑。
龙沙北望成今古,犹有人传马侍郎。
注释:
- 万里风尘染赭黄:形容路途遥远,历经风尘,土地被染成了赭红色。
- 遥从炎海望钱塘:从遥远的炎热之地(炎海)眺望钱塘江(钱塘)。
- 鸦啼晓日樵苏集:指乌鸦叫声和晨曦中人们开始劳作的场景。
- 花笑春风辇路荒:花朵在春风中盛开,而皇家的御道却显得荒凉。
- 鄂国:指鄂州,即现在的湖北省。
- 思陵:指孝文帝元宏。
- 龙沙北望成今古:站在龙沙之地向北远望,看到的历史变迁成为过去与未来的象征。
- 犹有人传马侍郎:还有人传说着马侍郎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已故官员马侍郎的怀念之作。诗人以丰富的历史感、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诗歌技巧,表达了对马侍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首句“万里风尘染赭黄”,用来形容马侍郎的仕途经历和他对国家的贡献。次句“遥从炎海望钱塘”,则描绘了诗人站在远处观看钱塘江的画面,表达了对马侍郎的追忆和敬意。第三句“鸦啼晓日樵苏集”,描绘了早晨劳作的人们和乌鸦的叫声,寓意马侍郎生前辛勤工作的精神。第四句“花笑春风辇路荒”,则表达了皇家御道荒芜的景象和对马侍郎政治生涯的评价。最后两句“鄂国余草木,思陵无策失苞桑”,则是对马侍郎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的赞美。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