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过,江南破,更无一寸土可坐。自闽入广随波流,胡尘暗天天亦愁,黄芦霾岸风飕飕。
上有深井山,下有仙女澳,渔舟不往御舟到。风吹御舟力排奡,嗟嗟悲哉谁与告。
谁与告兮悲复悲,逢崖则止会有时,星星之火奚威为。
君不见,青苗行时不敢语,大事已逐黄龙去。又不见,金牌出时不可回,杀气先随白雁来。
舒王生,鄂王死,宋家刑赏乃如此。嗟嗟井澳徒悲尔。
【译文】
悲愤的井澳,白雁飞过,江南一片废墟,再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坐。从福建进入广东随波漂流,胡人战尘昏暗天空愁云满布,黄芦覆盖岸边风声飕飕。
上面有深井山,下面有仙女澳,渔舟不往御舟到。风吹御舟力排奡,谁与告兮悲复悲?逢崖则止会有时,星星之火奚威为!君不见青苗行时不敢语,大事已逐黄龙去。又不见金牌出时不可回,杀气先随白雁来。
舒王生,鄂王死,宋家刑赏乃如此。嗟嗟井澳徒悲尔。
【注释】
- 悲井澳:悲叹井澳。
- 白雁过:白色的大雁飞过去了。
- 自闽入广:从福建到广东。
- 胡尘暗天天亦愁:胡地的烟尘昏暗天空也感到忧愁。
- 黄芦霾岸风飕飕:长满黄色芦苇的河岸上吹来阵阵风声。
- 上有深井山:上面有深井山。
- 下有仙女澳:下面有仙女澳。
- 御舟到:官船驶来。
- 御舟:皇帝所乘的船。
- 御舟力排奡(ào):御舟奋力抵抗波浪的冲击。奡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兽。《淮南子·览冥训》:“东海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目,得冬夏不死。”《列子·周穆王》载:“造父得骅骝汗血马,事穆王西游,至昆崙,见西王母。王母言:‘君诚疾威武哉!夫骥骜者,特驰骋于独闲之地,而自谓能千里也。若乃日驰千里,则未尝一日而足于千里也。’”这里以骥骜比喻御舟的强劲有力,以骏马比喻御舟在波涛中的矫健勇猛。力排奡即奋力抗敌的意思。
- 嗟嗟悲哉谁与告:唉,呜呼哀哉谁能诉说呢!
- 谁与告兮悲复悲:唉,谁又能诉说呢!
- 逢崖则止会有时:如果遇到悬崖便停止前进。会有时,指时机到来之时。
- 星星之火奚威为:那一点星火有什么威势呢?奚威为,问何用。
- 君不见,青苗行时不敢语:你难道没看见青苗法时朝廷不敢说话了吗?青苗法,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措施。“青、苗二钱”,是指青苗法和保甲法。青苗法是向农民贷款以助农兴农的政策;保甲法是加强基层组织管理的措施。当时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曾说:“我本欲除弊兴利,今反为害民之政。”但变法派认为,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国家长远利益。所以,王安石变法虽未完全成功,却使宋朝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 杀气先随白雁来:战争的杀气先随着大雁而来。先随,先于……而来。
- 舒王生,鄂王死:南宋初年,金兵入侵,岳飞被害,高宗逃到建康,后迁都临安,是为宋高宗。
- 宋家刑赏乃如此:宋朝的刑法和奖赏就是这样的。宋家,指宋朝。
【赏析】
《悲井澳》是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下注明了作者“舒王生”。舒王即南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子赵构即位后改元为绍兴,史称宋高宗。此诗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这首诗通过对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只顾自己安乐、不顾百姓死活的批判,对南宋统治阶级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同时抒发了自己忧国的情怀。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对井澳的感叹和感慨;后四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南宋统治者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错误做法,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