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何处访禅关,袅袅钟声碧落间。
一水乍寒金锁色,千峰不老白云颜。
日高众壑僧初起,树挂飞湍客许攀。
堪笑风尘行役者,几时归计得青山。

飞来寺

扁舟何处访禅关,袅袅钟声碧落间。

  • 扁舟何处访禅关:指的是诗人乘船前往何处寻找禅宗的修行之所。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而“访禅关”则是去访问佛教寺庙中的修行者或僧侣。

  • 袅袅钟声碧落间:描述的是寺庙中传来悠扬的钟声,这声音穿越了清澈的天空和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碧落”可能是指天空,而“袅袅”则形容钟声轻轻飘荡的样子。

译文:我乘着小船去往哪里去寻找那些修行佛法的人?在碧空如洗的背景下,传来阵阵悠扬的钟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禅宗修行场景。诗人通过对寺庙、钟声、天空等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平静的氛围。诗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如“碧落”(指天空)、“袅袅钟声”(形容声音轻柔),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同时,“风尘行役者”这一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与修行生活的不同态度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纠结。


第二联:一水乍寒金锁色,千峰不老白云颜

  • 一水乍寒金锁色:描述了一条清澈的水道在初冬时分的寒冷气息中呈现出金色的光泽。这里的“金锁色”可能是指水中的波纹或者阳光照射下水面反射出的金色光芒。

  • 千峰不老白云颜:描绘了远处群山连绵,即使历经岁月变迁,依然保持年轻态,如同白云般恒久不变。这里的“千峰不老”强调了山峰的持久与坚韧,而“白云颜”则赋予了山峰以生命和活力,使得它们显得更加生动和可爱。

译文:一条清澈的水道在初冬时节显得格外寒冷,水面上的波纹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镶嵌在上面的金色锁链。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即使历经岁月变迁,依然保持着年轻的生机,如同那永恒的白云一般,令人感到生命的不朽与坚韧。

赏析:此联进一步扩展了前联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季节变换与自然美景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千峰不老”与“白云颜”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永恒之美的感慨与赞美。


第三联:日高众壑僧初起,树挂飞湍客许攀

  • 日高众壑僧初起:描述了当太阳升高时,山谷中的僧人开始活动,准备进行日常的修行。这里的“众壑”可能是指山谷众多,而“僧初起”则表明僧人已经开始他们的早晨修行活动。

  • 树挂飞湍客许攀:描绘了树枝上挂着晶莹的冰晶,而水流湍急的地方有勇敢的人敢于攀登。这里的“树挂”指树枝上挂着的冰晶,而“飞湍”则形容水流迅速且湍急。“客许攀”中的“客”可能是指那些勇敢尝试攀登的人,而“许攀”则表明他们有信心并敢于挑战困难。

译文: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山谷中的僧人开始了一天的修行,他们开始忙碌起来。树枝上挂着晶莹的冰晶,而水流湍急的地方也有勇敢的人敢于攀登。

赏析:此联进一步丰富了前三联的景象,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关系。同时,“日高”、“众壑僧初起”和“树挂飞湍客许攀”等关键词语的使用,也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