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南迁国亦亡,碧山埋恨海天长。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
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
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

荆王太子墓

万里南迁国亦亡,碧山埋恨海天长。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

译文:
荆王的太子被贬谪到南方,国家也随之灭亡。碧山埋葬了太子的仇恨与遗憾,海天之间显得漫长无尽。他与北方匈奴王相比有何不同?同样遭受贬谪。他与楚怀王一样流放到瘴气之地又有何异?同样是悲伤地度过。仙鹤在月光下流泪,夜色朦胧,杜鹃在蜀地哀鸣,让人感到荒凉。当年的太子曾经走过的墓地前,有多少行人因此而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冯宣的杰作,以《荆王太子墓》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荆王太子遭遇的深深怜悯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荆王太子被贬到南方的凄凉境遇,以及他的悲哀、孤独和无奈,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中的首句“万里南迁国亦亡”直接表明了荆王太子被迫离开故土,南迁至遥远的地方,而这个国家也在他离去之后灭亡。这一描述不仅突出了荆王太子的悲剧性遭遇,也暗示了国家兴衰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第二句“碧山埋恨海天长”,则进一步描绘了荆王太子内心的痛苦和怨恨。他将这种怨恨深深地埋藏在碧山之中,而这种怨恨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深重。最后两句“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则运用典故和自然景物来表达荆王太子的孤独和悲哀。仙鹤在辽月下流泪,杜鹃在蜀地哀鸣,都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而“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荆王太子的同情和哀悼。诗人感叹当年太子曾经走过的墓地前,如今已经变得荒芜无人烟,而那些曾经陪伴他的人也都因为战争和政治斗争而离他而去。

这首诗不仅是对荆王太子不幸遭遇的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历史变迁的反思。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