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恻恻风尘迥,千里迢迢世路倾。
但比深圜铭上帝,肯教之死负平生。
乡思漂泊天涯杳,音信空闻寒雁声。
不是君王违谏诤,孤臣未有动天诚。

【注释】

寸心:指忠贞之心。恻恻:忧思的样子。风尘迥:指战乱。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世路:指仕途之路。但比,不如。深圜,深远广大之境界。上帝,指天。肯教,岂能使(自己)死去辜负平生志向(指报国之怀)。乡思:怀念家乡。飘泊:漂泊、流浪。天涯杳:极言距离遥远。音信:音讯;消息。空闻:徒然听闻。寒雁声:鸿雁南飞过冬的景象。孤臣:孤独的臣子。动天:感动上天。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试时所作,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而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君王不能纳谏的不满。

首联写诗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乱的严重性,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万里”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颔联写诗人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比深圜铭上帝”表示他希望死后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肯教之死负平生”则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情:如果因此而死,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飘泊天涯杳”描绘了他在外漂泊无依的状态。”音信空闻寒雁声”则是说尽管诗人日夜思念家人朋友,但却得不到任何消息。

尾联批评了君王的行为,表示自己虽然忠诚于朝廷,但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重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为什么君王听不到自己的劝谏和意见呢?这反映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唐朝时期政治上的腐败和不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