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薄暮景萧森,慷慨昔人折寸心。
独念爱身身系国,须知怀古古同今。
一千七百日光远,三十六宫易理深。
韦卷平生空皓首,画前恍惚竟难寻。
《送桂道长出狱和其韵四首》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原文如下:
西风薄暮景萧森,慷慨昔人折寸心。
独念爱身身系国,须知怀古古同今。
一千七百日光远,三十六宫易理深。
韦卷平生空皓首,画前恍惚竟难寻。
译文及注释:
- 西风薄暮景萧森,慷慨昔人折寸心。
- 注释: 秋天的西风吹动着薄暮,景色显得凄凉而孤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如同古人曾经折下一片寸长的心意,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 独念爱身身系国,须知怀古古同今。
- 注释: 只有自己知道爱惜自己,却可能因为个人的安危影响国家。这里的“知”字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以及担忧。同时,诗人也意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古代的许多事情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
- 一千七百日光远,三十六宫易理深。
- 注释: “光远”比喻光明正大的事业或理想;“易理深”则是指事物的道理深远复杂。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来强调历史上某些重大事件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 韦卷平生空皓首,画前恍惚竟难寻。
- 注释: “韦卷”可能指的是书籍、文献等载体,象征着知识与智慧。诗人自喻为“韦卷”,即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和学问。然而,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迷茫和难以找到答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引出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西风薄暮”、“慷慨昔人折寸心”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种悲凉而又坚定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对过往的感怀,也映射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切。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和抽象的哲理探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此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诗人展示了其对于时代责任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总结。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杨爵成功地将个人的感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