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隐天端,疏灯耿夜阑。
浮云飞不尽,万里若为看。
晕落鹏霄迥,光生凤阙寒。
谁能天柱上,吾意欲骖鸾。
【注释】
1、隐天端:隐藏在天上的尽头。端:尽头;
2、疏灯耿夜阑:稀疏的灯火映照在夜色中,显得十分明亮。耿:明亮的样子;
3、浮云:飘忽不定的白云。飞不尽,指飘浮在天空之中的云彩。万里若为看: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又有什么可看的呢?
4、晕落:指月亮从天边升起。鹏霄迥:指月亮从天边升起时所照之处。
5、光生:这里指月光照耀大地。凤阙:指皇宫。
6、骖鸾:指与鸾鸟一起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赏月抒怀的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写中秋之夜月升月沉、云卷云舒的景象,表达自己渴望超脱世俗纷扰,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的愿望。
首联“明月隐天端,疏灯耿夜阑”,描绘了一幅皓月当空,灯光点点的中秋夜图。诗人用“隐”字形容明月之高远,用“耿”字来形容灯光之明亮。这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深夜)和地点(席上),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比作天边的尽头,把灯光比作夜的阑珊,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颔联“浮云飞不尽,万里若为看”,则是对前一句的延伸和深化。诗人用“浮云”来形容眼前的景物,用“飞不尽”来形容它们的变化无常。而“万里若为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的无限遐想和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无奈。
颈联“晕落鹏霄迥,光生凤阙寒”,继续描绘了月光照耀大地的美丽景象。诗人用“晕落”来形容月亮升起后的光芒四溢,用“光生”来形容月光照亮大地的情景。这里的“鹏霄迥”和“凤阙寒”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月亮的光辉如何地照耀着大地。
尾联“谁能天柱上,吾意欲骖鸾。”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鸾鸟一样翱翔于天际,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天柱”是指神话中的擎天柱,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岳;而“骖鸾”则是指与鸾鸟一起飞行,象征着超越尘世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月升月落、云卷云舒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