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叔资为理,狂奴岂不胜。
高风鲁国钓,斜日汉家陵。
鼎足归侯霸,糟糠愧宋弘。
羊裘见几去,龙德至今称。

子陵钓台次马宪副韵

文叔资为理,狂奴岂不胜。

高风鲁国钓,斜日汉家陵。

鼎足归侯霸,糟糠愧宋弘。

羊裘见几去,龙德至今称。

【注释】

子陵:指东汉末年的严光。严光曾隐居在浙江富春的富春江上,自称“富春先生”。后来,他听说汉朝使者要来聘请他出山做官,于是披着羊皮大衣去见使者,说:“我严陵人,姓是刘,名重耳,字伯高,不才如我,何以治郡县?”从此隐居不仕了。

文叔:指东汉初年南阳豪绅、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縯(yī)和刘仲兄弟。

理:理政。

狂奴:指东汉初年南阳豪绅刘縯和刘仲兄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从事政治活动。

鲁国钓:用《论语》中孔子钓鱼的故事比喻严光不愿出山为官的清高品格。

汉家陵:汉代的帝王之墓。

鼎足: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分给他三座城邑,韩信拜受后,把这三座城邑分别立三足鼎上,表示誓死效忠。后来用来指代权臣或功臣。

归侯:指西汉初期的开国功臣韩信。

糟糠:形容贫苦的生活。此处指贫贱的生涯。

愧宋弘:惭愧地比不上宋弘。宋弘曾对光武帝说:“臣愿守臣节,不愿富贵。”

羊裘:指羊裘公,指晋朝隐士陶潜(渊明)。

几:机杼。古代织布用的器具。这里指命运的丝线。

龙德:比喻高尚的品德。

【译文】

文叔理当为理,狂奴岂不胜?

高风鲁国垂钓,斜阳汉家古陵。

权臣归侯霸业,贫贱愧对宋弘。

羊裘隐士离世,龙德至今仍颂扬。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文叔理当为理,狂奴岂不胜;高风鲁国垂钓,斜阳汉家古陵;权臣归侯霸业,贫贱愧对宋弘。后四句写羊裘隐士离世,龙德至今仍颂扬。

首联“文叔理当为理,狂奴岂不胜”是说文叔理应当为理,而那狂奴岂不胜过文叔!这两句话一正一反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文叔理当为理这个主题。文叔指的是刘秀的叔父刘縯和刘仲兄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而狂奴是指东汉初年的南阳豪绅刘縯和刘仲兄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这两句是说文叔理当为理,而那狂奴岂不胜过文叔。

颔联“高风鲁国垂钓,斜阳汉家古陵”,这两句是说严光垂钓时所体现的高风。鲁国即鲁国的孔门弟子们,他们继承孔子的思想,传播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说:“我的志向已经不行了!走呀,我要到海边去!”这里的“乘桴浮于海”,就是传说中的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论语》记载,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的时候,卫灵公想任用孔子做大夫,但孔子坚决拒绝,他说,他愿意像颜回一样做一个好学生,而不是像子路那样做一个大官。孔子的这种思想被后人称为“鲁莽精神”。严光在南阳山中隐居多年,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后来听说汉成帝派人请他出来做官,他穿上羊皮衣服去见使者。使者问:“你这么冷啊?”他回答说:“我身上虽然很暖和,但是我的心里感到很冷呀!”说完便离开了使者回家去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雪衣渡江”。严光的这种清高品格和“鲁莽精神”与孔子相映成趣,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颈联“权臣归侯霸业,贫贱愧对宋弘”,意思是说那些权臣一旦得势就称雄一方,而那些贫贱的人却常常感到愧疚。这两句话是说那些权臣一旦得势就称雄一方,而那些贫贱的人却常常感到愧疚。这两句是说那些权臣一旦得势就称雄一方,而那些贫贱的人却常常感到愧疚。

尾联“羊裘隐士离世,龙德至今仍颂扬”,意思是说那个隐居山林的隐士陶渊明已经去世了,但他的高尚品德却永远被人们传颂。这两句是说那个隐居山林的隐士陶渊明已经去世了,但他的高尚品德却永远被人们传颂。这两句是说那个隐居山林的隐士陶渊明已经去世了,但他的高尚品德却永远被人们传颂。

这首诗通过描写文叔理当为理,狂奴岂不胜;高风鲁国垂钓,斜阳汉家古陵;权臣归侯霸业,贫贱愧对宋弘;羊裘隐士离世,龙德至今仍颂扬;这四个典故表现了作者对文叔等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他们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