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迢迢趋亳州,上洪下洪俱断流。
漕船估客不可度,云石风沙无那愁。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黄河迢迢趋亳州,上洪下洪俱断流。漕船估客不可度,云石风沙无那愁。
译文:
黄河之水滔滔向东流去,上流与下游皆见河流干涸。漕运商贾难以渡河,云石风沙让人倍感愁苦。
注释:
- 黄佐:明代诗人、学者,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人,有“明朝第一博洽文人”之称。
- 南归途中:描述作者在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
- 杂诗二十二首:这是黄佐创作的一组诗,共二十四首,每首都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中景色和心情的独特见解。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流域面积广阔,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 上洪下洪:指黄河的上流和下游分别出现洪水的情况。
- 漕船估客:古代负责运输粮食等物资的船只称为漕船,漕船估客则是指负责管理和监督这些漕船的人。
- 云石风沙无那愁:形容旅途中遇到的恶劣天气和环境,使得人们感到无比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黄佐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即点明了黄河之水滔滔东流,而接下来的句子则描述了沿途的河流干涸,以及漕运商贾无法渡河的情景。这种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双重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诗中的“漕船估客不可度”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困境,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而“云石风沙无那愁”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这首《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是黄佐在南归途中对自己所见所感的记录。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人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