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尚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顺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精华以竭,褰裳去之。

【注释】

①明明:光明的样子。②天:指帝王。③烂然星陈:明亮如繁星的行列排列。④日月有常:指日月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改变。⑤星辰有行:指星辰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改变。⑥四时:四季。⑦允诚:诚实。⑧于予:我。⑨论乐:评论音乐。⑩配天之灵:与天上的神灵相称。⑪迁:升迁。⑫鼚乎:鼓响的样子。⑬轩:舞蹈时抬腿的姿势。⑭精华:比喻美好的品质或才能。⑮褰裳去之:形容心满意足、不愿再作更多努力了。⑯飥(xuán):同“鲜”,丰盛。⑰盛德:美好的品德。⑱美政;美好的政治。⑲贤圣:指圣人和贤人。⑳咸听:都听从。㉑迁于贤圣:升迁到贤人和圣人的身边。㉒莫不:没有不说,没有不听。㉓鼚乎:鼓响的样子。㉔轩乎:跳舞时抬腿的姿势。㉕飥(xuán):同“鲜”,丰盛。㉘盛德:美好的品德。㉙美政;美好的政治。㉚贤圣:指圣人和贤人。㉛咸听:都听从。㉜迁于贤圣:升迁到贤人和圣人的身边。㉝莫不:没有不说,没有不听。㉞鼚乎:鼓响的样子。㉟轩乎:跳舞时抬腿的姿势。㊱飥(xuán):同“鲜”,丰盛。㊲盛德:美好的品德。㊳美政;美好的政治。㊴贤圣:指圣人和贤人。㊵咸听:都听从。

【赏析】

《招颂补遗·九章治洪水》为西周初年所作,是一首反映周武王灭商后,治理黄河水患的史诗。此诗通过歌颂治水有功的诸侯王和大臣,赞扬其功高德劭,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抱负。全诗分上下两篇,上篇写治水成功,下篇写功臣封赏,最后以颂扬治黄有功者的德政结束。

上篇先写治河成功的经过:首先写明君在位,然后写群臣同心协力,最后写大功告成。

上篇首句点明主题——治水,用“明明”二字写出了治水的光明前景,“烂然”则描写了星列有序、灿烂夺目的场面。接着用“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一句,突出了治水的君王的英明与伟大。“日月有常”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君王的权威和治河的合理性。“四时顺经,万姓允诚。”两句,说明河水顺畅,百姓生活安定,这是治水带来的直接效果。“于予论乐,配天之灵。”两句,表明君王的治国之道与天地相通,具有神圣的力量。这两句既是对君王功绩的赞美,也是对其治国方略的肯定。

下篇写功臣受封之事:“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以竭,褰裳去之。”这三句既写出功臣们欢庆的情景,又写出他们心满意足、不愿再作更多的努力。最后一句“褰裳去之”,则是说功臣们功成名就,不再留恋权势地位,辞官而去,表达了他们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此诗语言简练,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对英雄人物的描绘,又有对国家形势的分析,同时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历史眼光和深邃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