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征甫偃戈,寻幽漫步入藤萝。
坐看剑卖还耕犊,会见农忙理故蓑。
闽壤烟消清永夜,粤江雨过涨新波。
禅堂遗咏徵前古,老我长吟夕照多。

己亥仲夏游上杭南泉寺僧月修诵王阳明南征闲游寺诗因次韵

司马南征甫偃戈,寻幽漫步入藤萝。

坐看剑卖还耕犊,会见农忙理故蓑。

闽壤烟消清永夜,粤江雨过涨新波。

禅堂遗咏徵前古,老我长吟夕照多。

注释:

己亥仲夏:即农历五月初六日,己亥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夏初,指夏天的开始。

游上杭南泉寺:游历上杭县南泉寺。

僧月修诵王阳明南征闲游寺诗:在寺庙中朗诵王阳明《南征》这首诗。

阳明: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曾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等职。

南征:指王阳明南征平叛之事。

闲游寺:在寺庙中游览。

次韵:用前人的诗句作自己诗词的韵律。

司马南征甫偃戈:指王阳明南征平定叛乱之后,停止战争,不再使用兵器。

寻幽漫步:寻找幽静的地方漫步。

藤萝:指蔓草,这里指藤本植物。

坐看剑卖还耕犊:坐在寺庙里观看人们将宝剑卖掉,然后去买牛来耕种。

农忙理故蓑:在农忙时节整理旧的蓑衣。

闽壤烟消清永夜:指福建省境内的烟雾消散,使夜空变得清晰。

粤江雨过涨新波:指广东省内的河流雨水过后水位上涨。

禅堂遗咏徵前古:在禅堂内朗诵古代的诗歌,以表达对先人的智慧和才华的赞美。

长吟夕照多:在黄昏时分吟诵诗歌,感受夕阳下的美景。

赏析:

这首七律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王阳明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联“司马南征甫偃戈,寻幽漫步入藤萝。”描绘了王阳明南征平定叛乱后,停止战争,不再使用兵器的情景,同时表现了他在寻找宁静之处,漫步于藤萝之间的景象。

颔联“坐看剑卖还耕犊,会见农忙理故蓑。”则进一步描绘了王阳明与农人一起劳作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颈联“闽壤烟消清永夜,粤江雨过涨新波。”则是对福建和广东两个地区的景色进行描绘,展现了两地的自然风光和美丽景色。

尾联“禅堂遗咏徵前古,老我长吟夕照多。”则是对禅宗文化和历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以及对自己岁月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