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尚文治,建学崇师儒。
四方乐熙皞,声教达边隅。
西广古荒服,民夷相杂居。
皇仁若天地,雨露皆涵濡。
云胡数载间,庸才滥师模。
俊秀失教养,学校多榛芜。
陈君玉堂彦,擢仕登要途。
煌煌五色敕,锡命恩宠殊。
于兹振风化,岂惮道里纡。
英声动蛮徼,弦诵溢里闾。
坐令荒远邦,俗比邹鲁区。
允矣称厥职,千载扬芳誉。

这首诗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文学家王慎中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提到陈廷嘉(字玉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即将出任广西提调学校的重任,因此特地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以相送。

诗句解读:

  1. 圣朝尚文治,建学崇师儒。 —— “在圣明的朝廷推崇文化治理,重视培养师资和儒生。”
  • 关键词:“文治”、“崇师儒”
  • 译文:在国家的统治之中,注重发展文化事业,尊重和培养教师与学者。
  1. 四方乐熙皞,声教达边隅。 —— “全国各地都沉浸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教化的影响遍及边疆。”
  • 关键词:“熙皞”(快乐和谐)、“声教”(教化)
  • 译文:整个国家的人民都沉浸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教化的影响力扩展到国家的边疆地区。
  1. 西广古荒服,民夷相杂居。 —— “西广地区曾是古代的蛮荒之地,现在百姓和少数民族杂居共处。”
  • 关键词:“荒服”、“民夷”(百姓与少数民族)
  • 译文:西广地区曾是一片古老的荒地,现在百姓和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
  1. 皇仁若天地,雨露皆涵濡。 —— “皇帝的仁爱如同天地一般伟大,他的恩泽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 关键词:“皇仁”、“雨露”(恩泽)
  • 译文:皇帝的仁慈像天空和大地一样无边无际,他的恩泽滋养了每寸土地。
  1. 云胡数载间,庸才滥师模。 —— “仅仅数载之间,平庸之才滥竽充数,担任了师表。”
  • 关键词:“庸才”、“滥师模”(滥竽充数)
  • 译文:短短数年间,平庸之才占据了重要的职位,滥竽充数。
  1. 俊秀失教养,学校多榛芜。 —— “那些有才能的人却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校的建设也变得荒芜。”
  • 关键词:“俊秀”、“教养”(教育和培养)、“榛芜”(荒芜)
  • 译文:那些才华出众的人却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校设施破败不堪。
  1. 陈君玉堂彦,擢仕登要途。 —— “陈廷嘉先生才华出众,被提拔为要职。”
  • 关键词:“陈君玉堂彦”、“擢仕”、“登要途”
  • 译文:陈廷嘉先生有着出色的才智,被提拔到重要的职位上。
  1. 煌煌五色敕,锡命恩宠殊。 —— “他接到了辉煌的五色诏书,受到了特殊的宠爱和恩赐。”
  • 关键词:“煌煌五色敕”、“锡命”
  • 译文:他收到了华丽而庄严的五色诏书,获得了特别的恩赐和赏识。
  1. 于兹振风化,岂惮道里纡。 —— “于是振奋风气,哪里会担心路途遥远呢?”
  • 关键词:“振风化”、“惮”、“道里纡”
  • 译文:为了整顿社会风气,他们哪里会在意遥远的路程呢?
  1. 英声动蛮徼,弦诵溢里闾。 —— “英雄的名声传遍了偏远的地区,读书的声音充满了邻里。”
  • 关键词:“英声”、“蛮徼”、“弦诵”、“里闾”
  • 译文:英雄的名字传到了遥远的地方,学习的声音充满了邻里之间的空间。
  1. 坐令荒远邦,俗比邹鲁区。 —— “这导致了荒远地区的改善,风俗与文明城市邹鲁相似。”
  • 关键词:“荒远邦”、“俗”、“邹鲁”
  • 译文:这使得荒凉的远方地区得到了改善,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也与邹鲁等文明城市相差无几。
  1. 允矣称厥职,千载扬芳誉。 —— “他完全称职胜任,千百年来都将享有美好的声誉。”
  • 关键词:“允矣”、“厥职”、“千载”
  • 译文:他已经完全胜任自己的职责,千百年来都将获得美好的名誉。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扬陈廷嘉先生的优秀才干和高尚品德,展示了明朝时期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期待。同时通过对陈廷嘉先生上任后的种种描述,表达了对其未来工作的期待和祝愿。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陈廷嘉先生的期望,也展现了明朝时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