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馀龄物外身,携儿岩壑避嚣尘。
临期结侣皆名士,隔日逢僧即故人。
入洞再搜前钻刻,缘厓犹认昨嶙峋。
尚平已毕寻常累,拟倩归航一怆神。
游七星岩
六十馀龄物外身,携儿岩壑避嚣尘。
临期结侣皆名士,隔日逢僧即故人。
入洞再搜前钻刻,缘厓犹认昨嶙峋。
尚平已毕寻常累,拟倩归航一怆神。
注释:
- 游七星岩:游览七星岩。七星岩在今广西桂林。
- 六十馀龄:六十多岁。物外身:超脱世俗的隐者。
- 携儿岩壑避嚣尘:带着孩子在山间隐居,躲避喧嚣。
- 临期:临近。结侣:结交朋友。名士:著名的文人雅士。
- 隔日逢僧即故人:与僧人(可能是诗友)相逢就是老朋友。
- 入洞再搜前钻刻:进入山洞再次搜寻以前雕刻的痕迹。
- 缘厓:沿着山崖。嶙峋:形容岩石高峻的样子。
- 尚平:指诗人自己的号“尚平”。寻常累:平常的琐事。
赏析:
这首《游七星岩》是唐代诗人郑畋所作的一首七绝。《全唐诗》中共有五首郑畋的诗作,此篇为其中第一篇。郑畋,字表圣,郑州荥阳人,唐朝宰相郑玄之孙,唐懿宗时宰相。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七星岩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六十馀龄物外身,携儿岩壑避嚣尘。”诗人以六十余岁的年纪,超脱于物欲之外,带着儿子在山间隐居,避开世间的喧嚣。这里的“物外身”指的是超脱世俗的隐者形象,而“携儿岩壑避嚣尘”则描绘了诗人带着孩子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状态。
颔联“临期结侣皆名士,隔日逢僧即故人。”诗人在七星岩中遇到的朋友们都是有名的文人雅士,而与僧人的相遇也总是那么亲切熟悉。这里的“临期”和“隔日”都暗示了时间的短暂和珍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交往方式的珍视和期待。
颈联“入洞再搜前钻刻,缘厓犹认昨嶙峋。”诗人进入山洞再次搜寻之前留下的痕迹,沿着山崖依然能够辨认出曾经高耸的岩石。这里的“钻刻”和“嶙峋”都描绘了山岩的形态和特点,而“再搜”和“犹认”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热爱和珍惜。
尾联“尚平已毕寻常累,拟倩归航一怆神。”诗人已经摆脱了日常琐碎的烦恼,准备像鸟儿一样划船远行,去追寻那份失落已久的情感。这里的“寻常累”指的是日常琐事,而“拟倩归航一怆神”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七星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与朋友的交往和与僧人的相遇,表达了对友情和缘分的重视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