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小队自成双,袅袅霓旌引翠幢。
一夜湘君头尽白,西风离思满秋江。
【注释】
修竹芙蓉:指湘妃竹,一种生长在湖南洞庭湖一带的竹子。芙蓉:即荷花。湘妃竹和芙蓉花都是湖南的特产。
水仙小队自成双:指水仙花。
霓旌引翠幢:指仙女们头上的云彩飘带。霓是彩虹,这里借指仙女的飘带。旌是旗子,这里借指仙女的飘带。
湘君头尽白:湘君,指舜。传说舜南巡时死于长沙湘江之滨,葬于苍梧。屈原《离骚》:“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用以代指屈原。
西风离思满秋江:西风,指秋天的风。离思,离别的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屈原的诗,写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
开头两句:“水仙小队自成双,袅袅霓旌引翠幢。”诗人以水仙花为比,称颂了湘妃竹的美丽。湘妃竹,即斑竹,产于湖南,因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哭竹成斑而得名。相传娥皇、女英二妃溺死湘江水中,她们的化身化作湘妃竹。“水仙小队自成双”句,用“小队”比喻湘妃竹,形象地表达了湘妃竹的挺秀俊逸。“袅袅霓旌引翠幢”,则以“霓旌”、“翠幢”喻水仙花冠,生动地描绘了水仙花亭亭玉立的优美姿态。
中间两句:“一夜湘君头尽白,西风离思满秋江。”此句化用屈原《九歌·湘君》词:“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思是说:一夜之间湘君(指湘妃)的鬓发全都白了,西风吹动着满江的离愁别绪,使整个秋天都弥漫着哀伤的气氛。这两句将湘君的形象与秋风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抒发了对湘君的怀念。
最后两句:“湘君头尽白,西风离思满秋江。”此句化用屈原《九歌·湘君》词:“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君头尽白,西风离思满秋江”两句的意思是:湘君(指湘妃)的头已全白了,西风吹动着满江的离愁别绪,使整个秋天都弥漫着哀伤气氛。这两句又回到湘妃竹,表达出对湘妃的怀念。全诗以湘妃竹起兴,由咏物而及人,进而抒发自己感伤的情绪,表现了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