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鸣弦小十王,曾驱叛寇入河湟。
青海便为胡部落,赤斤元是汉封疆。
河西歌三首
十万鸣弦小十王,曾驱叛寇入河湟。
青海便为胡部落,赤斤元是汉封疆。
注释与译文:
- 诗句“十万鸣弦小十王”中的“鸣弦”和“小十王”可能指代历史上的某次军事行动或事件的规模和影响力。在这里,诗人可能在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这次行动的重要性。
- “曾驱叛寇入河湟”中的“河湟”指的是今天的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上曾是羌族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带。这句话表明,通过这次行动,这些地区的叛乱势力已经被成功驱逐。
- “青海便为胡部落”中的“胡部落”指的是古代居住在青海一带的匈奴、鲜卑等民族。这句诗反映了当时这些少数民族对汉族统治的挑战。
- “赤斤元是汉封疆”中的“赤斤”和“汉封疆”可能是某个地名或者历史事件的名称,诗人在用这种表达方式强调这个地方曾经属于汉朝的边疆地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赵时春对于历史上某些重要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通过对“十万鸣弦”“小十王”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这次军事行动规模和影响的高度评价。同时,“曾驱叛寇入河湟”和“青海便为胡部落”两句则揭示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和民族关系。最后一句“赤斤元是汉封疆”则强调了这片土地曾经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视。